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5节 (第5/6页)
”的影响。 不过所有人都相信,用不了多久,随着乍得人越来越习惯,也越来越依赖于意识网,迟早会意识到他们是一个集体这个事实,当然,如果能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自己是这个集体的一部分,但同样也是独一无二的一部分,那就足够让人满意了。 “还有,最近在意识网内,还出现了一个不太正常的情况,”刚刚的问题解决之后,林泉又发言了,“因为意识网在中东,特别是沙特阿拉伯一带的扩张,吸收了上百万的穆斯林教徒,而众所周知,之前在美国,有接近五六十万基督徒加入过这个组织,虽然这段时间经过美国政府的控制,这个数字有所回落,但不得不注意的一点是,两个宗教的人士不可避免互相产生了交集……” 意识网对宗教人士的吸引就像是花蜜吸引蜜蜂一样自然,林泉曾经说过,如果上帝、真主、佛祖、无量天尊这些老人家真的在,那还有天使菩萨什么事啊,直接每人发一通讯器,既效率又方便,有什么想法直接灌进去,就跟打酱油一样简单。 几天之前,就是四月一日愚人节,意识网中几个普通人因为互相开了几句上帝和真主他们的玩笑,被宗教人士了解之后,几乎在意识网内掀起了一阵狂澜,刚开始气氛还算正常,只是指责要尊重其他人的宗教信仰,但话说着说着,就不自觉引申到两个宗教的交易,后来索性直接引爆了这枚定时炸弹,上百万人陆续投入了这场关于上帝和真主的论战。 作为监察部部长,林泉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就开始了介入,刚开始他想劝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随后发现这根本行不通——因为这场讨论的影响力实在太大,已经成了那百分之十公共意识中挥之不去的一部分,只要用户还在这个网络中,就势必要受到此类情绪的影响。 宗教矛盾这个命题说起来实在太大了,即使是当今文明,也没有办法完全解决,只是因为大家身处天南海北,不同的国家,距离让这种矛盾暂时淡化了而已,不过在意识网当中,是肯定不存在这样的缓冲区间的,脑子里是怎么想的,它就怎么表现出来,双方就算是有意回避,也完全没有回避的余地。 在林泉看来,宗教情感完全就是一种“情感寄托”,而人只要说到情感,那就什么也说不清了,有人就是信真主,不为什么,他就是信,而且他就是反感那些不信的,你能怎么办?这就好像一个人从小被教育要爱他的祖国,虽然可能他在这个国家过的并不开心,但情感上就是热爱这个国家,可能还高尚到愿意随时为它牺牲生命,那你能说什么?说这个人傻吗?可能有人会这么认为,但也一定有人会认为他是英雄,是圣人。 所以,在牵扯情感的问题上,没有真正的对错,每一方都绝对认为自己所作的是对的,这就形成了一个不可解决的死结,就好像在战争中,双方士兵拼死搏杀,每一方都是为了自己的祖国,看起来好像都没错,那怎么就出来这么一个人们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呢? 也许作为旁观的第三方,冷静的想一想,就不容易发现最关键问题就在于问题中被默认的“零和逻辑”,具体到这件事情当中,双方都认为打倒对方才符合我方利益,就好像战争中认为打胜了才是好结果一样,但实际情况是,只要打了,就没有赢家。 但说起来容易,真要解决,就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的开的,否则,世界上也就不会有那么多战争了。 这个矛盾的存在是真实的,不存在所谓的误解,也看不到缓解的机会和可能,林泉本来也想过临时封住所有跟这个时间相关的人员,但仔细一想,现在不解决,类似的矛盾以后也会冒出来,拖延只是把问题积累到以后爆发,与其买下一颗定时炸弹,还不如冒险排雷。 林泉把这个问题在会议上提出来,就是为了征求整个小组的同意,特别是伊凡的同意,他准备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将这个问题尖锐化,彻底打一架,最快时间分出个胜负,既然一定要打,那就快点打。 林泉准备的具体做法是,专门生产一批特制的通讯器,同时将参与这场斗争的代表性人物都组织起来,平均每方派出几百人,然后让这几百个人都带上特制通讯器,在目前的意识网之外,独立形成一个意识网,这批意识网其他功能都和之前的差不多,只有一点,共享比例高达百分之50。 也就是说,在这个意识网当中,来自自己,和来自其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