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40节 (第3/5页)
几乎免费的电,还需要为他们许多人提供使用电的工具。 事实上,关于成立卡梅尔国家电力公司的计划封敬亭很早就早筹划了,就在他筹划第一个实验性质的发电站时,不过那段因为卡梅尔政府在乍得投入过多,李立天企图在这个穷的就剩沙子的国家一步到位,在全国范围内大量建设水利,学校,住房,还有基本的轻工业,数百亿的资金如同流水一样花出去,巨量的投资让正处经济窘境的欧洲大陆都笑开了花,封敬亭的计划因为资金原因,也只能够停留在纸面上,一直无法付诸实施。 但是自从进入三月份,随着意识网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扩张,乍得和欧洲国家之间巨大的贸易逆差终于逐渐开始了转换,柏林工厂流水线上一块又一块闪着蓝光的玻璃,为乍得换来了德国的工程师,法国的房地产设计师,加拿大的农业机械…… 如果不是因为这些富豪在各国政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可以为卡梅尔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本来按照李立天的意愿,是不准备把这两家公司的股份分出三成的,任谁都看的出来,卡梅尔靠着魔法具备的“技术”优势,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不可能找的到竞争对手,现在出让这些股份,等于是给这些人送钱。 用李立天的话来说,这就是花钱买和谐,如果卡梅尔坚持吃独食,很容易就招来其他国家的猜忌,你的电价就是再低,技术再先进,人家大不了不用,将三成的股份让出去,换来半个世界的市场,这交易划得来,再者说,卡梅尔从头到尾,最关心的都不是所谓的利润,意识网才是伊凡最根本的目的,如果意识网得不到扩张,那其他的一切都是空的。 …… 卡梅尔王国最近以国家的名义,成立了相当多的公司,从性质上来讲,这些公司都属于国有企业,之前会议上谈到的电力公司,交通公司,应该是属于这批公司中的翘楚,当然,并不是所有公司都那么受投资者欢迎,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负债经营。 卡梅尔粮食贸易公司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一家,如果仅仅从报表上来看,这家公司从成立至今,几乎没有任何的业绩——乍得境内根本就不可能有粮食往外卖,乍得地方看起来不少,但大部分都是沙漠,耕地大部分也因为缺水,单产极低,历年来平均每公顷粮食产量都不超过一吨,这个数字甚至不及中国的四分之一。 许多人认为成立公司就是为了赚钱,不管是国企还是私企都是一样,公司就应该一个赚钱的单位,当然,如果这个公司是以国家名义进行垄断,那挣钱更是天经地义了——但这逻辑明显在卡梅尔这个国家内部行不通。 之前李立天和林泉就这个问题又在施法者议会上大吵了一架,甚至还闹到伊凡那里,起因就是,李立天认为,只要是成立了公司,那就应该挣钱,应该用制度逼着下面的公司挣钱,但林泉却坚持认为,公司只是一种组织形式,私人公司的目的是赚钱这没错,但如果以一个国家的名义,甚至通过行政垄断这种形式挣钱,在林泉看来,这种行为已经远远超出了道德界限,甚至可以算的上是“轻度抢劫”。 在乍得境内,卡梅尔王国基本上实行的是一种接近计划性质的经济,许多公司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了,这里说到的卡梅尔粮食贸易公司,几乎就垄断着这个国家所有进口的粮食,有着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要是在某些国家,早就可以达到国外上市的标准了,但是现在看看,这家公司从成立到现在,已经亏损了上亿美元,而且这个亏损数字还在不断增长之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这批粮食几乎都是免费奉送的。 现在在乍得境内,如果是培训当中的工人,一般单位都会免费负责食宿,如果是失业人群,也就是暂时被列入缺乏劳动技能的人,也可以凭借身份证在当地刚刚建起的学校食堂免费吃饭,这项政策一推出来,就被认为是一项巨大的德政——饥荒一直是这个国家抹不去的一道伤疤,因为饥荒导致营养不良的儿童几乎随处可见,稍微遇到一点自然灾害,饥荒几乎就是家常便饭,而解决这一切,所需要的资金也不过是每年区区数十亿美元。 除了粮食,目前乍得的水,也就是根据各地“卡梅尔的恩赐”兴建起来的自来水网络,也几乎免费供大家使用,一开始,李立天还希望以“免费会让许多人无谓浪费水资源”这个理由实施收费,因为这些水说到底,根本就是属于伊凡“贩”过来的,他理所当然有“卖”水的权利。 当时林泉就对他这套理论提出反驳:“那是不是有钱的人就有资格浪费水?如果要约束行为,就应该从行为本身出发,水是一种公共产品,是人的一项基本需求,如果连仅仅活着都需要不断付钱,那这个社会也太过悲哀了。 林泉主动揽过了“监督用水”的责任,就像之前他负责监督犯罪一样,事实上,这份工作对他而言并不复杂,因为浪费水的行为比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