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81节 (第5/5页)
,从辈分上讲是耶律延禧的子侄辈,不过他们家族自道宗时代就已没落,而他今天之所以能站在这里议事,除了他在中京有所任职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jiejie是耶律南仙,也就是成安公主, 十年前,夏国皇帝李乾顺向辽请婚,耶律延禧当然舍不得把自己的女儿远嫁夏国,于是就想在宗亲内选一适龄女子封为公主再嫁给李乾顺,皇帝都不愿意,宗室内的其他人当然也不愿意,选来选去,就选在了耶律南仙的头上,因为耶律南仙父母双亡,只和一个亲弟弟耶律东利相依为命,没有靠山,也没有其他宗室愿意为她说情, 就这样,耶律南仙被封为公主,远嫁夏国,当然,作为补偿,她的亲弟弟耶律东利被赏了一大笔钱财,此后几经周转,便来到了中京任职, 耶律延禧只在十年前嫁出耶律南仙的时候见过耶律东利一面,那时候耶律东利也只是个哭哭啼啼拽着耶律南仙衣襟不让她走,与耶律南仙抱头痛哭的十岁的小孩子,如今十年一过,已经长大成人,故耶律延禧只是觉得他有点面熟,却不记得他, 身旁的中京留守赶忙上前低声为耶律延禧介绍道,他是谁,他的jiejie有是谁云云, 耶律延禧恍然,疑惑的看了耶律东利一眼,不确信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年轻还能有什么连自己身边的大臣都想不出来的办法,. 耶律东利躬身一拜,高声道,“陛下,十年前,成安公主远嫁夏国,为辽夏建立联姻,十年后,臣愿再赴夏国,为陛下请来夏国大军!” 耶律延禧一听眼中顿时一亮,哎呀呀,自己怎么把这茬给忘了! 754,东北乱势(下) 耶律东利认为,大辽与夏国完全有理由马上建立同盟, 首先,夏国与大辽一样,是宋国阴谋的受害方,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比大辽更惨,因为夏国皇帝的亲弟弟察哥就死在了这场阴谋中。大辽与夏国拥有一个共同的仇敌郑临风,以及这个仇敌的帮凶耶律淳。 其次,金国来势汹汹,夏国难道就不担心吗?对他们来说,相比于待在一个已经彼此习惯对方的存在并建立起同盟关系的大辽身边,从极北蛮荒之地而来,在与大辽的战争中表现的极为贪得无厌又反复无常的金国会带给他们怎样的威胁是可想而知的。 最重要的是,夏国的国策也会让他们同意建立攻守同盟,夏国自建立以来,之所以能在辽宋两大国的夹缝中生存下来甚至地盘越来越大,除了因为他们仰仗大西北的沙漠戈壁作为天然的屏障,数次拒辽宋大军于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一直所信奉的"联辽抗宋"以及"联宋抗辽"的国策,当辽国威胁到他们,他们就会联合宋国,而当宋国威胁到他们,他们又会联合辽国,靠着这种国策,他们建立起了三国鼎立的均衡关系。但现在,他们赖以生存的国策已经出现了重大的问题,郑临风与金国的横空出世已经打破了这种均衡,辽国已经被金国逼上了绝境,宋国也被郑临风打得毫无还手之力,这两国邻居即将被两个更加强大也更具威胁的邻居所取代,夏国能不急吗? 对夏国来说所幸到现在为止,他们还没有与郑临风及金国接壤,还没有直接受到来自他们的威胁,但只要他们不傻,他们就应该明白以目前的形势他们的这种"幸运"并不会再持续太久,一旦大辽不复存在,夏国就是郑临风与金国的下一个目标。而他们现在已与宋国彻底翻脸,他们所能依靠的还是只有大辽! 耶律东利的话得到了众大臣的赞同,耶律延禧也是喜出望外,这个计策是耶律东利提出来的,而且也没有人比他更适合去执行这个计策了,因为他是耶律南仙的亲弟弟,也就是夏帝李乾顺的亲小舅子,于公于私,李乾顺都应该会给自己小舅子一点面子。 耶律延禧也对耶律东利越看越满意,耶律南仙是被自己收为了义女才封了成安公主,从这层关系上说,耶律东利也就相当于自己的义子,看着耶律东利在大殿之上滔滔不绝、思路清晰的分析当前的形势,再对比一下那些碌碌无能却占居高位的宗室近亲,耶律延禧不禁一声感叹,谁说宗室无才?眼前这名宗室旁枝不就是个反例吗?除了他,还有,耶律延禧心中不禁一黯,他想起了耶律大石,事实证明他没有看错耶律大石,耶律大石用他的死证明了对他和大辽的忠诚! 耶律延禧随即任命耶律东利为自己的特使,带着自己写给李乾顺的亲笔信即刻启程去往夏国。 同时,耶律延禧下令全军提高警惕,准备随时应对来自金国和耶律淳的进攻,一定要坚持到夏国援军的到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