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7节 (第12/14页)
一头饮酒,一头游览,东撑西荡,游了半日,无甚兴趣。炀帝叫停舟起岸,大家上辇,慢慢的游到大石桥来。时值四月初旬,早已一弯新月,斜挂柳梢,几队浓阴,平铺照水。炀帝与萧后的辇到了桥上,那桥又高又宽,都是白石砌成,光洁如洗,两岸大树覆盖,桥下五色金鱼,往来游泳。炀帝因琼花落尽,受了大半日烦闷,今看这段光景,竟如吃了一帖清凉散,心中觉得爽快,便叫停辇下来,取两个锦墩,同萧后坐定。叫左右将锦褥铺满,众夫人坐定,摆宴在桥上。炀帝靠着石栏杆,与众夫人说笑饮酒。秦夫人道:“此地甚佳,不减画上平桥景致。”萧后问:“此桥何名?”炀帝道:“没有名字。”夏夫人道:“陛下何不就今日光景,题他一个名字,留为后日佳话。”炀帝道:“说得有理。”低头一想,又周围数了一遍,说道:“景物因人而胜,古人有七贤乡、五老堂,皆是以人数著名。朕同御妻与十五位妃子,连朱贵儿、袁宝儿、吴绛仙、薛冶儿、杳娘、妥娘、月宾七个,共是二十四人在此,竟叫他做二十四桥,岂不妙哉!”大家都欢喜道:“好个二十四桥,足见陛下无偏无党之意。”遂奉上酒来。炀帝十分畅快,连饮数杯,便道:“朕前在影纹院,闻得花妃子的笛声嘹亮,令人襟怀疏爽,何不吹一曲与朕听?”梁夫人道:“笛声必要远听,更觉悠扬宛转。”狄夫人道:“宵来在夏夫人院里,望蝶楼上,听得李夫人与花夫人两个,一个吹一个唱,始初尚觉笛是笛,歌是歌,听到后边,一回儿像尽是歌声,一回儿像尽是笛声,真听得神怕心醉。”萧后道:“这等好胜会,你们再不来挚我。”炀帝问道:“他歌的是新词,是旧曲?”夏夫人道:“是沙夫人近日做的一只北骂玉郎带上小楼,却也亏他做得甚好。”炀帝喜道:“妃子记得么?”试念与朕听,看通与不通。”夏夫人念道: 小院笙歌春昼闲,恰是无人处整翠鬟。楼头吹彻玉兰寒,注沈 檀。低低语影在秋千,柳丝长易攀,柳丝长易攀,玉钩手卷珠帘,又 东风乍还,又东风乍还。闲思想,朱颜凋换。幸不至,泪珠无限。 知犹在,玉砌雕阑,知犹在,玉砌雕阑。正月明回首,春事阑珊。一 重山,两重山,想夏景依然,没乱煞,许多愁,向春江怎挽?” 炀帝听了喟然道:“沙妃子竟是个女学士,做得这样情文兼至。左右快送两杯酒,与李夫人、花夫人饮了,到桥东得月亭中,听他妙音。”花、李二夫人见圣意如此,料推却不得,只得吃干了酒,立起来。李夫人把狄夫人瞅着一眼说道:“都是你这个掐断人肠子的多嘴不好。”便同花夫人下桥转到得月亭中坐了。那亭又高又敞,在苑中。两人执像板,吹玉笛,发绕梁之声,调律吕之和,真个吹得云敛晴空,唱得风回珮转。炀帝听了,不住口赞叹。 时初七八里,月光有限。炀帝道:“树影浓暗,我们何不移席到亭子上去?”遂起身同萧后众夫人慢慢听曲而行,刚到亭前,曲已奏终。二夫人看见,忙出亭来。炀帝对花、李二夫人道:“音出佳人口,听之令人魂消,二卿之技可谓双绝矣!”宫人们忙排上宴来。炀帝叫左右快斟上酒来与二位夫人,又对萧后道:“今日虽被花妖败兴,然此际之赏心乐事,比往日更觉顽得有趣。”萧后道:“赖众夫人助兴得妙。”炀帝道:“月已沈没,灯又厌上,如何是好?”李夫人微笑道:“此时各带一枝狄夫人做的萤凤灯,可以不举火而有余光。”萧后忙问道:“萤凤灯是什么做的?”狄夫人道:“这是顽意儿,什么好东西!听这个嚼咀的,在陛下、娘娘面前乱语,六月债还得快。”炀帝笑道:“好不好,快取来赏鉴赏鉴。”狄夫人见说,只得对自己宫奴说道:“你到院中去,把减妆内做完的萤凤灯儿尽数取来。”又叫众宫监把董虫尽数扑来收在盒内。不一时,宫奴捧了一个金丝盒儿呈与狄夫人。狄夫人把一支取起,将凤舌挑开,捉一二十个萤虫放入,献上萧后。萧后与炀帝仔细一看,却是蝉壳做的翅翼,与凤体相连,顶上五彩绣绒毛羽,凤冠以珊瑚扎就,口里衔着一颗明珠,竟似一盏小灯,光映于外,带在头上,两翅不动自摇。炀帝与萧后看了一会,说道:“妃子慧心巧思,可谓出神入化矣!”萧后道:“果然做得巧妙。”递与宫人,插在顶上。尚有七八朵,狄夫人放入萤虫,分送与众夫人;夫人中先送过的,也叫人取来戴了,竟如十六盏明灯,光照一席。炀帝拍手大笑道:“奇哉,萤虫之光今宵大是有功,何不叫人多取些流萤,放入苑中,虽不能如月之明,亦可光分四野。”萧后道:“这也是奇观。”炀帝便传旨:凡有营人内监,收得一囊萤火者,赏绢一匹。不一时那宫人内监以及百姓人等,收了六七十囊萤。炀帝叫人赏了他们绢匹,就叫他们亭前亭后,山间林间,放将起来。一霎时望去;恍如万点明星,烂然碧落,光照四围。炀帝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