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8页 (第2/2页)
也见不得有人污蔑于小君。” 殷嫱微微颔首:“妾受教了。” “不敢。这是大王明鉴,非臣之功。” 这两人一唱一和,气得景和等鼻子都要歪了。 韩信刚要叫殷嫱起来,又有人跳出来道:“蒯公之言,恐有不妥,律令虽无明文,正如小君所言,却于礼法却有失,无礼乐,何成国?当年在齐地,我听闻小君要大王不许纳姬蓄妾,因而君上后宫如今仍似虚设。有则改之,取我楚地淑女后宫充实,小君亦去了悍妒之名,更不须自请废后,三全其美,岂不美哉?” 殷嫱瞥了他一眼,依稀记得当年在齐国,蒯彻建议韩信纳齐女以稳定齐国,为大事不拘小节。她那时说这话也是故意激怒韩信,如今倒成了个把柄。 蒯彻拈须笑道:“流言止于智者。当日议事,大王、小君、李相国、蓼侯孔将军、费侯陈将军在场与老夫皆在场,足下说的这个不许纳姬的提议,却是闻所未闻。李相,你可曾听闻?” 李左车在这儿这么久,也没说几句话,许多人把希冀的目光寄托在他身上,但见他笑道:“老夫年老体弱,记忆衰退,忝为相国,强记大事而已。蒯公所言之事,老夫一概记不清了。” 老狐狸! 蓼侯、费侯都在栎阳,蒯彻否认、李左车推说不知,这事儿也就跟殷嫱基本没什么关系了。 蒯彻道:“那便是道听途说,砌词污蔑小君?” 那人还想分辩,韩信却道:“我生于市井,起于微末,阿父唯有阿母一妻,我亦只有伯盈一妻。当日是我执意要逐姬妾,今日亦是我不愿纳人,与伯盈有什么干系?” 殷嫱心中一暖。 一帮韩信的老部下也跟着起哄:“就是,大王和王后的私事,尔等也要拿出来瞎说。再说什么干政,当年小君在陛下手下不也常常出策谏议?” 殷嫱有钱,又不吝惜钱财,处事周到,素来是得这些人的心,见着韩信多次表态,自然也要跳出来替殷嫱争辩几句。 那人先是一滞,有人接替他复道:“那时对抗西楚,非常时期,自有特例。如今天下承平,岂能容此等不合礼法之事?” “当年周王灭商,分封天下之时却刻意羞辱楚室,地不过丹阳,爵不过楚子,多代楚王筚路蓝缕,才经营至天下一大邦国。先楚王更是有言在先: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我楚人更是不服周。按礼法,你按哪朝的礼法,按周邦的礼法?还是按暴秦的礼法?我阿姊又犯了你什么礼法?” 一直没有发言的殷仲达大义凛然地跳出来,掉着书袋就开始指责,一口一个我们楚人,一口一个暴秦,浑然忘了自己是殷嫱的亲戚——殷嫱是巴人,也可以算作秦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