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红楼之奶娘的奋斗_分节阅读_157 (第2/2页)
宝。还有邢氏大出血,送了两根成色并不好的银簪子。 这些东西里,最让刘姥姥觉得用心的,便是李凝送的五六匹棉布。这才是她们庄嫁人应该穿的东西呢。 府里的太太,奶奶们送的料子太金贵了一些,稍一用力,就要出褶子,拉口子的。那东西除了留下两件过年过节走亲戚穿,其他的刘姥姥都准备卖给成衣铺子去。 什么地位的人,就要穿什么样的衣服。不然便是招灾的祸事。 你一个乡下的姥姥穿着京城里贵妃娘家的太太们穿的衣服,这不是招灾的事情吗?再一个,既然知道了你有这好东西,今天他借,后个你借的,乡里乡亲的,借来借去,早晚都要弄个不痛快出来。 还不如趁早换些银子过日子呢。 。…… 时间就在一点一滴中走过,到了史湘云成亲的时候,唐朝并没有什么表示。傅秋芳到是提了一回,不过唐朝仗着自己婆婆的身份,就当没有听见。 张云姬见此,也对傅秋芳摇了摇头。既然是她家嫂子都不待见的人,她们其实也不用过多的理会。 她家嫂子最会趋吉避害。能做出装做不知道的表情来,可见这对成亲的男女双方都有让人不待见的原因在里面。 却又不能直白说出来的。 史湘云这丫头身世是可怜,可是为人却不招人喜欢。而史湘云要嫁的人,竟然还是贾雨村的嫡长子。这真真是狼与狈的联姻,一丘之貉的共鸣。 一对忘恩负义的家伙! 唐朝觉得做人还是要有点底线的。这样的人,她实在是没有办法让自己去捧臭脚。反正她交好的人家里,能真正在意自己没去史湘云的婚礼的,估计也就只有荣国府了。 但是荣国府里,估计也就只有老太太可能还会记得史湘云,其他人,也没有太待见她的呢。 当初史湘云在张氏等人去南边时在府里做了些什么,其实无论是当时在府里的,还是没在府里的,事后都知道了。不然,凤姐那样爱热闹的人,也不会至此再也没有提过接史湘云过府小住的话茬了。 当然了,就算没有唐朝的祝福,史湘云照样风光大嫁了。带着她那明显给京城众人看的嫁妆,风风光光的离开了史候府上。 就算是这些年,史家的两位夫人非常的不待见史湘云,但该给她的,却是从来没有少过。应该有的教导,也在这几年里陆续的教给了她。 无论是为了名声,还是为了女儿的婚事,或是为了别的,史家对于史湘云来说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这一回,是谁也说不出一个不好来了。 史湘云也对自己的嫁妆非常的满意,对于成亲的对象,也是满意的。新婚三日,对镜理红妆,画眉深浅,书读三味。人生畅快。可就在她满意自己新生活的时候,贾雨村因着任上不干净,被人弹劾了。而这事就是史湘云嫁进贾雨村家的第四天。 贾雨村犯的事,并不严重。但他当初站错了队,却是一个致命的祸根。所以自古就以小心眼为别号的皇帝陛下直接将人罢了官,发回原籍。 幸好没有抄家,不然贾雨村一家老小的财产都要充了公。史湘云的嫁妆估计也会一滴不剩。 带着对前路的惶恐,史湘云跟着夫婿踏上了远离京城的官道。而树倒猢狲散。此时官道上,也不过只有黛玉派来送行的人。 黛玉心善,再加上宝玉也时常提起史湘云。所以就算知道了史湘云当初的中伤,也没有记在心上。而在知道贾雨村一家回原籍时,还特意派了人来为史湘云送行。 这一走,虽不是十万八千里。但是今生却并不一定再有相见的机会了。能在临走时看见其他人,史湘云是激动的。所以在见了黛玉派来的婆子后,哭成了泪人。 这些日子,婆家多少人都说自己身带不祥,刚嫁进府来,府中便有了这波天的祸事。就连自家男人也是冷一阵热一阵的。 千里下湖州,除了林黛玉竟然没有一人前来相送。岂不是让婆家更是小瞧了她。以后指不定要如何磋磨于她呢。 其实人情冷暖,自来便是如此。史湘云不等张氏喜欢,史氏那里对她也是淡淡的。下面的媳妇们,见风使舵,自然知道什么该提,什么不该提。 尤其是张氏觉得老太太年纪大了,这样的事情以后少传进来的时候,所以压根史氏就不知道史湘云一出嫁就摊上了这么件事。 而就算是哪一日,老太太突然想起史湘云了,众人也只是说跟着夫婿回老家了。其他的事情,皆是不会告诉老太太的。 史家两位候爷倒是知道这件事情,只是亲闺女都不一定时常见得到,更何况是侄女了,因着自来规矩便是如此,所以感觉也并不深厚。而在他们看来,送不送行,却是内宅女人安排的。而史家的两位夫人,却是都齐刷刷地忘记了。 这厢史湘云感动了一把,转身送走来人,便笑着去了婆婆那里。说是荣国府派来的人,让到了地方,记得稍封信报平安,以免大家惦记。虽然这话不假,却是有拉大旗扯虎皮的嫌疑。 娇杏心里撇嘴,面上却是一团和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