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周郎周郎[三国]_分节阅读_46 (第3/3页)
闲来制一瓮烈酒,卖于军中,与些贪酒的兵将们换些rou食野味,偶尔关注一下战局大势,保家中兄长次次出战平安归来。 若能得一手脚勤快的老实汉子,一心向她,嫁了也无妨。 她的兄长是太史慈,足可保她衣食无忧,安全无虞。她又何必跟着他再冒孙权之名,再历战场之险!宣城保不保得住与她有什么关系?孙权的生死与她又有什么关系?下邳城中,兄妹重聚,她若执意不来,只怕太史慈高兴还来不及,孙策自然也不会强求她一个女子为他的兄弟冒险,这场真假孙权的闹剧如何收场只让周瑜去烦恼就好,又与她何干! 她不是懵懵懂懂,万事不知的天真少女。她前世也谈过恋爱,有些事,心里早就隐约察觉,只是她一贯的冷静和理智却更早一步地就筑起一道围墙。一遍遍向自己强调周瑜只是个一千八百年前的古人,一个习惯了三妻四妾,将联姻作为政治手段的千古名将。那些不合时宜,也不可能有丝毫退让的想法,在这里就是天方夜谭,妄人疯语,于是干脆不去想,也就模模糊糊地将这些念头不清不楚地隔在一边。 不过只是个时不时掠过心头的模糊感觉,多巴胺都未必开始生成,早晚都会消散而去。 可有些事,她一个人可以不去想等着消散无踪。然而若是一旦两个人面对面说开了,挑明了,原来虚无缥缈的一个浅淡感觉反倒是存了印象,下意识潜意识里时时留意,处处留心,这念头便也跟着清晰起来。 想那时她脱口而出的一句“许你为妇”,纵然带了嘲讽之意,可若非心中早有所思所虑,又怎会在心神松懈时话赶话地就这么说出来?而再想到周瑜又理所当然顺势点头时的模样,李睦不禁自嘲地一笑。 何苦! ☆、第五十三章 纵然他们进城时张贴了安民告示,不征兵,不加税,甚至城中原来的官吏也都暂时一个没动,城中安定不见乱象,却因之前的一场攻城战,街面上仍自人迹寥寥,房屋残破,景象萧条。 李睦策马一路奔到军营前,却在辕门前勒马徘徊起来。 “权公子。”辕门前守卫的兵士认出她来,便过来扣住马辔,向她见礼。 李睦定了定神,向那兵士点了点头,翻身下马:“公瑾何在?”跟着周瑜几回征战,旁的一知半解,一口文言的口吻却不知不觉中已经习惯了,只要不让她念檄文,出告示,平日里日常的对话,寻常已然听不出什么格格不入的异样来。 那兵士一躬身,牵了马往旁边让出路来:“周郎有令,若权公子来,可不用通报,自请入军帐便是。” 周瑜知道她要来?李睦不由眉头跳了跳,不知为何,脸上忽然有些发烫。 慢慢深吸一口气,再徐徐吐出来。 不管怎样,乔氏姐妹既然最终还是遵循着历史的轨迹露了面,那让她们常留在县府里总不是回事。 周瑜知道她是女子可以放心将两人放在她这里,可旁人看来,她还是孙权,与这两姐妹共处于同一屋檐下,日后乔氏姐妹再分嫁孙策和周瑜,难免引人非议。 心里暗暗告诫自己,她此来只是为此而已! 理顺了逻辑,再整一整衣摆,李睦挺直腰背穿过辕门校场,一路自然又坦然地向一队队巡哨中停步向她行礼的兵士微笑点头,最后来到中军帐前。 军帐前并无亲兵守卫,而四周的巡视的兵卒又队列齐整,目不斜视。李睦想找个人先报一声都找不到,又不能干等着惹得人人来看,只能在帐外轻咳一声,扬声先叫一声“公瑾”,然后自己揭开帐幕进去。 长久驻扎的中军帐不同于她之前所见的小帐,六面高柱为梁,四方竹帘为窗,帐中矮塌,军案,火盆,床几,兵器架,一应俱全。白日里只需束起竹帘,自有日光照入,就免了帐中时时点灯燃火照明,烟缭呛人。虽比外面暗上一层,却也视线无阻,无论是书写信笺,还是研究地图,都能看得清楚。 因而李睦进去的时候,也清清楚楚地看到周瑜正坐于军案前,一手拿着一卷竹简,而另一手则拿了一个……鸡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