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综+剑三]武安天下_分节阅读_204 (第2/2页)
可无论昭襄王怎么挽留,白起自己的心意已定,再说了,他所说的都是事实,他确实年纪大了无力再去过行军打仗的艰苦生活了,那简直就是在拿自己的生命和国家的战争大事开玩笑。 见无法挽留白起,昭襄王只好叹了口气:“那么你觉得在你离开之后,寡人可以对谁托付大事呢?” 以前的昭襄王根本不用想,有什么困难的,拿不准的仗就去找白起,可以说白起已经成了秦国的一种象征,就算是昭襄王自己心中也存有这样的潜意识,如今白起离开,他手下确实还有不少将领,但能够像白起那样让他委以重任的,昭襄王把所有人选来回筛选了好几遍也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 从某种程度来说,白起确实无可替代。 即便在这场战争之中苏云卿的表现同样出色,但那还不足以挑战白起,或者说是替代白起的地位。 白起自己想了想说道:“夏将军便是极好的人选,当然,赵将李牧也素有善战之名。” 听到李牧的名字苏云卿挑了挑眉,她当然知道李牧,事实上这个时代她可以不知道任何人,但作为战国四大名将的李牧,苏云卿那是肯定知道的。 可昭襄王却紧接着问道:“李牧?寡人记得赵国有两员值得关注的将领,一个是老将廉颇一个就是李牧,你既然没有提到廉颇是因为廉颇不堪重用吗?” 说起这个,反倒是苏云卿叹了口气:“大王,并非廉颇不好,事实上老将军的本事秦国谁不知道呢?军中多少将领都对他服气呢。” 廉颇确实善战,长平之战他与秦国相持两年多的时间让秦国半点好处拿不到手,等到赵王傻逼的把廉颇给撤换走了,这时候秦国才终于取得了像样的进展,否则就是让白起自己来说,他也觉得自己可能没那么快取得成果。 白起觉得他能够击败廉颇,但却必定要付出不小的代价,而不是像对付赵括那么容易。 因此廉颇的本事在秦军之中还是很受认同的,秦人重军功,廉颇虽然是敌将,但说起来的时候大家虽然对他敌视,却也承认他确实很厉害。 此时苏云卿说出这样的话,昭襄王立刻就明白了苏云卿的意思。 “廉颇不愿意归顺秦国?” 苏云卿点头:“在邯郸的那段时间,我特意让人将之前在守边的李牧调了回来与他长谈一番,李牧倒是还好,他虽然眷恋赵国,但也并非就不愿意再为秦国做事,可廉颇老将军那里,我去了几次也没什么成果。” 昭襄王的脸色果然就不那么好了,可苏云卿却像是不在意这种事情似的:“大王何必为了一个廉颇忧心呢?连武安君您都能放手,一个廉颇又如何?” 白起那可是货真价实无可辩驳的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你连白起都可以放手让他养老了,又何必在乎一个廉颇? “廉颇老将军的年纪也不小了,大王便当做他是和武安君一样回家养老去了呗。” 昭襄王看她一眼没说话,果然,苏云卿继续说道:“大王就算留下廉颇又如何?先不说他能对秦国有多忠心,便是能为秦国所用,那又能用几年?与其看着廉颇,不如去看看年轻一带的新人啊,这也是我之前并没有把劝服廉颇作为重点的原因,在我看来,显然李牧更值得花心思。” 昭襄王想想也对,如果李牧真的能为他所用,再加上一个苏云卿的话……其实白起和廉颇都去养老也没什么了。 范雎看着这些却有些感慨,他的年纪并没有和白起差很多,他和白起可以说是斗了大半辈子,如今白起说放手就放手了,反倒是叫他无所适从了。 ……难道他还真得像苏云卿之前提议的那样去和白起干一架? 范雎叹了口气,把这点复杂的心思和感慨先放到了一边,然后对昭襄王说道:“大王,如今赵国的事情已经彻底尘埃落定,赵王和赵国的宗室也都被押来咸阳看管起来,但这件事情却并不能算作结束。” 他这话叫人分外的难理解,这赵国都灭国了还不算结束,那还得怎么样? 范雎却反问道:“赵国是灭国了,那么韩国呢?大王可还记得这一战是因何而起?” 一提这个昭襄王的脸色顿时就黑了:“韩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