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综+剑三]武安天下_分节阅读_187 (第2/2页)
在是叫人憋屈。 赵括也没有辜负赵王的期待,他和廉颇不同,一上去就发起了进攻,打的秦军大败而退。 然并卵,秦军的败是白起白送的,说白了就是装样子的,果然,等赵括信心满满的想上去追击扩大战果的时候,白起转脸就把他给揍了。 苏云卿倒是不担心白起这一战会败,毕竟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白起都没有输的理由啊。 苏云卿担心的是这次范雎会不会再做一次猪队友,在关键时刻拖一下后腿。 范雎和白起不和在秦国并非什么秘密,主要是白起最开始是穰侯魏冉提拔重用的人,而魏冉是宣太后的弟弟,跟宣太后是一队的,当年范雎帮助昭襄王搞定了宣太后,显然是连着魏冉一起搞定了。 因此范雎和白起最初的阵营就不一样,就算现在都帮昭襄王做事,可那不代表两人之间就亲如一家了,或者说不仅没有亲如一家,反而是互相看的更加不顺眼了。 于是当白起就要干翻赵国的时候,范雎当了一回猪队友想拖白起的后腿,他转脸就去把昭襄王给忽悠了,然后昭襄王就成功的把白起给撸下来了。 ……简直糟心! 要说起来两老头都这么大年纪了,再过几年都是要一起跳广场舞的,至于这样么。 苏云卿已经完全可以想象范雎要跳最炫民族风而白起要跳小苹果,最后两人直接撕起来的画面了_(:3ゝ∠)_ 第108章 吕不韦 然而不管苏云卿有多担心范雎会一时糊涂拖后腿她都没有其他办法,范雎是昭襄王极为信任的老臣,且从某种程度来说,范雎与昭襄王的利益一致。 范雎坑白起,表面上说起来那是范雎嫉妒白起,担心他的功劳超过自己,所以不让白起灭赵立下大功,因此劝说昭襄王退兵,可实际上苏云卿觉得单单只靠范雎一个人是做不到这件事情的。 至少,昭襄王自己心中恐怕也是存有这样的担忧的,即使他并没有表现出担心白起功劳太高的意思来,但是苏云卿觉得他的内心里一定是有这样的想法的。 否则仅仅说一句资源紧张,消耗太大,是无法阻止昭襄王继续打这一仗的。 昭襄王的年事已高,他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扩张领土建立自己的功勋的机会,因为错过了一次机会,很有可能他就等不到第二次了。 灭赵是多大的功劳?昭襄王如果不是被逼到绝境,他是绝对不会放弃这个机会的。 至少在苏云卿看来,昭襄王是那种咬着牙关要打,勒紧裤腰带要打,哪怕穷的土都吃不起只能吃PM25他也一定坚持要打的人。 昭襄王并不蠢笨,相反,他是秦国历史上少有的英明国君之一,他肯定知道秦国的困难大,赵国的困难就更大,而只要能够灭赵,一切都是值得的。 哪怕他自己没想到这一点,白起在劝说昭襄王咬牙坚持不要轻易退兵的时候也一定会向他说明这一点。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有什么原因能让昭襄王放弃灭赵转而坚持要撤军呢? 恐怕就是担心白起功劳太高吧? 白起的功劳太大,已经不能再放任下去了。 不需要灭赵之战,哪怕仅仅是现在,白起也已经是名满天下,十分得秦国上下的尊重了,如果这种时候白起大败赵国甚至是灭了赵国呢? 昭襄王未必不想灭赵,但他定然不愿意灭赵的人是白起,至少在有的选的情况下,他不会希望是白起的。 于是当这一战打到关键时刻的时候,国内的困难形势加上对白起的担忧,再有范雎在一旁劝说,昭襄王便顺势退兵了。 苏云卿觉得,昭襄王退兵的时候一定没有想到,这次的放弃会让他永远的错失了灭赵的机会。 无论昭襄王是否想到了这一点,他之后终其一生也没能达成灭赵的愿望却是事实。 到了最后,昭襄王应当是后悔的,但后悔也没用了,因为当他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白起已经被他赐死,范雎也辞官回家,没多久也死了,昭襄王自己呢?寿命也不剩几年了。 苏云卿不知道她是否能够阻止这件事,因为她太理解昭襄王的感受了,就算是苏云卿自己,当年也并非没有过这样的惶恐,可她最后克服了,那么昭襄王呢? 昭襄王要做到这一点要比苏云卿难上百倍千倍,因为他不是苏云卿,昭襄王与苏云卿从出身到成长环境再到三观全都不一样。 苏云卿不由的叹了口气,不管能不能做到她都必须要去做,没有其他的选择。 时间是耽误不起的啊! 此时不灭赵,那就得等到她孙子长大才能灭赵了,到时候谁知道她还在不在这个世界? 就在苏云卿努力为了未来做准备的时候,时间自然也过的特别快。 可在苏云卿等到赵王的使者之前,她首先等到的是华阳夫人的消息,有从赵国来的人求见她,虽然这个人与赵王无关,但却与子楚有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