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_第9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7节 (第3/4页)

就见几个人说说笑笑从里面走了出来,“这衣服可真合身,王师傅手艺可真好!”

    舅舅笑着送客人出来,一眼看到鲁盼儿,便笑着迎上来接过梓嫣,“小丫头长得粉团一般,呀,笑了,从没见过这么好看的小姑娘!”

    鲁盼儿也笑了,“就没见过比她还爱笑的孩子。”

    这时舅妈、表哥、表嫂、表妹加上几个孩子都出来了,“原来盼儿来了呀,快进屋里。”

    “我竟高兴得忘了让外甥女进屋了。”舅舅大声笑着,“快来看看我们新盖的房子。”

    有了改革开放政策,王铁尺下了决心从林场回来,他没有回令人伤心的家乡,而是选择了红星一队落户,“我看中这里离省城近,开裁缝铺子方便,宅基地也挑了最靠路边的,先盖了一排房子住着,等有了钱再盖上院子,在后面再起一排房子,与过去王家铺子一样,前面开店面,后面住人……”

    “红星一队在郊区,这里不种粮食,只种蔬菜,专门供应省城。我们家的人都不大会干农活儿,不过也不指望那几亩地过日子……”

    舅妈端了饭,“中午来不及,先随便吃点儿,下午让你表哥到省城里买点好吃的。”

    鲁盼儿赶紧说:“都是一家人,不用特别买什么……”

    “怎么不用!”舅舅打断了她,“省城先前特别有名气的酱香园重新开了,他们家卤的rou特别香,下午多买几样,晚上再炒几个菜!”

    “这边儿人多生意好,你舅舅挣了钱,就让他们买去!”舅妈笑眯眯的,“你邮来的五百元钱可帮我们大忙,前段时间迁户口、搬家、盖房子、开铺子,样样都要花钱……”

    一家人还没吃完饭,又有顾客上门。

    舅舅放下碗带着大儿子出去了,鲁盼儿虽然受过舅舅指点,但毕竟没亲眼看过舅舅做活,早无心吃饭,请舅妈帮忙照看梓恒和梓嫣,自己也跟了过去。

    做为红旗公社,甚至襄平县里都颇有名气的裁缝,鲁盼儿对于做衣服已经很有经验了,但是在舅舅面前,她才知道自己还差了不少。

    大表哥跟着舅舅做了十几年的衣服,按舅舅的话说,还不能算是真正出徒,而她在基本功方面还差得远呢。

    不料王铁尺带着外甥女儿几天之后,对她评价也相当高,“你这心思还真灵巧,对颜色、样式看得特别准,特别能吸引顾客。这方面我都比不了你,你的两个表哥更差得远了。”

    舅舅的眼光还真准!鲁盼儿从做裁缝活儿起,不知不觉就引来许多顾客,而这些人又为她带来更多的顾客,其中很多人现在已经只固定在她这里做衣服了,“我自己就喜欢穿好看的衣服,一直特别注意人们的穿着,又经常帮身边的朋友出主意,选布料、样式确实很熟练,可是舅舅的做工我可比不了,尤其是皮衣,我简直一窍不通。”

    “术业有专攻,皮衣金贵,手工就是最重要的,式样反倒要平常一些,你不学就不学罢,”舅舅替她打算,“就像开饭店,有几样真正的拿手菜就足够了,倒比样样都会、样样寻常要吸引客人。”

    “我还真没想这么多,”鲁盼儿笑了,“最开始做缝纫活儿是觉得好玩儿,后来是为了挣钱,将来也不知道还有没有空儿做——今年我打算报考大学,到北京上学,将来毕业也争取留在北京,一家人团聚。”

    “表姐,你不是结婚了吗?结婚了就不能报考大学了。”表妹在一旁说。

    “不会的,你姐夫也结过婚,他的很多同学也都结过婚,又有了孩子,也都顺利地上了大学。”

    “可是我刚刚听广播里就这么说的呀!”表妹很肯定,“不信,你问我妈,她也听到了。”

    舅妈点了点头,“好像是这么说的——当时你们在商量做衣服,可能没注意。”

    鲁盼儿呆住了,明明前两年高考并没有对结婚的限制,怎么今年就变了呢?

    舅舅见状,急忙叫了大儿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