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5节 (第3/3页)
应该舍不得把大壮打伤。” “再者若是大壮的事儿,只会让你一个人回去。”杨瑾分析,“应该是生产队有什么事,而小豆的户口毕竟也在九队。” “生产队能有什么事?”鲁盼儿与蔡颖依旧不解,“小春婶儿竟然要我们两个都回去?” 杨瑾想了想,“会不会是年前报道过的?中国开始改革,从农村开始?” “什么改革?”蔡颖很茫然。 鲁盼儿倒是看过报纸,不过她也不大懂,“就算是农村开始改革,我和蔡颖回生产队有什么用?队里的事都由队长管着呢。” 杨瑾也答不上,“这样吧,你们先别急,我去给师兄打个电话,看看能不能问到一些情况?” “我们一起去吧。” 到了邮电局,杨瑾交了长途电话的押金,拨了电话,张县长家里却没有人。他想了想,“我试着给红旗公社打过去,公社一直安排人值班接电话。” 重新回柜台查了电话号码,再打过去果然有人接了。杨瑾笑着报了姓名,“请问你是哪位?”他在红旗公社中学当了一段时间老师,与公社的干部都认识了,可对方的声音却有些陌生。 “我是郑峰,”对面的人迟疑地问:“你是鲁盼儿的爱人吗?” “对,现在鲁盼儿就在我身边,她想问些事儿。”杨瑾把电话递给鲁盼儿:“你来接吧。” 鲁盼儿接过电话,“还真巧呀,打电话就遇到了你。” “也不算巧,我家不在这边,在公社大院住宿舍,所以就常替大家值班,”郑峰笑着问:“你在哪里呢?现在包产到户了,你怎么还不回生产队分田?” “包产到户?分田?” “年前我们接到了改革的新政策,年后就下达给各生产队了……” 听郑峰讲解了一番,鲁盼儿明白了,包产到户就是要把田地分给各家,各自耕种,而且这一次分田,几十年不变,涉及到每一个社员,现在各生产队都在紧张地进行着,最后郑峰又提醒她,“你赶紧回生产队吧,分田要生产队和社员们一起协商同意。” “好,我就回红旗九队。谢谢你,郑峰。”鲁盼儿挂了电话。 知道了原因,蔡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接到电报后,我的心就一直呯呯乱跳,现在总算好了。” “你就是习惯什么事都往坏处想,”鲁盼儿笑着说:“现在回了北京,小豆儿也在你身边,就把过去的事情忘记了吧。” “我家里人也不让我理睬那边,也不放我回红旗九队。”可是,显然,她还是挂念着,大壮毕竟是她亲生的儿子。 “既然是分田的事,蔡颖姐先回家与家人再商量一下,我是要抓紧时间赶回去的。”鲁盼儿已经做出了决定,“我们家户口在红旗九队的有五个人呢。”除了上大学的杨瑾和参军的跃进,其余的都要分田。 “不用商量了,”只要孩子没事儿,蔡颖也不慌了,很快便有了主意,“我不回了,只怕回去他们又生事儿,另外火车票还要花许多钱——鲁老师,你帮我给小春婶儿带个话儿,小豆的田还随着九爷,也请他们继续帮忙管着,只要给小豆儿一份口粮就行。” “这样也不错,”鲁盼儿赞成,“我替你告诉小春婶儿,若是有什么事儿,我们再联系。” 蔡颖走了,鲁盼儿带着丰收丰美收拾行李买火车票,她又坚决地回绝了杨瑾,“你不必陪我们,这段时间又是买房子,又是买家具,又是带我们逛,你留下做课题吧,我和丰收丰美带着两个孩子回去。” 第157章 包产到户 先前在北京, 即便看了报纸,听了郑峰的讲解, 对于改革鲁盼儿总觉得有些迷茫,可才回到红旗九队,把带来的果脯和糕点分给大家的同时,她就从社员们的三言两语中弄通了怎么包产到户,怎么分田。 红旗九队是红旗公社工分最高的生产队,在襄平县里也排在前面。社员们的劳动积极性都很高,但就是这样,也免不了偷懒耍jian的, 工分更是不可能完全合理,还曾经发生过耽误水田灌溉的大事。 包产到户, 把田分给社员们,怎么种就是自家的事, 收了粮食交过税剩下的都归自家,所有人肯定都会真正用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