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_第48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8节 (第2/3页)

,请章丽雯去那里吃西餐,却只吃到了包子——章丽雯很不高兴,再三埋怨我没有事先打听清楚。”

    “不过包子还挺好吃的——之后我们都回忆起最后一次在那里吃饭的情形——黄乐怡哭成了泪人,大家也都哭了……”

    杨瑾和自己结婚的时候,许多插队的同学们都来了,鲁盼儿不记得黄乐怡,难道她也与徐菲一样早调回了北京?

    就听顾铁山又说:“当时有人说你家也会走……”

    “抗日的时候那么艰难,我父母一直坚持留在祖国,所以不管亲戚朋友怎么劝说,他们都回绝了。”

    原来黄乐怡出国了呀,鲁盼儿静静地听着。

    “也不知道黄乐怡现在怎么样了?是不是天天吃西餐吃得烦了,倒想吃老北京的豆汁、焦圈?”

    杨瑾点点头,“也许吧。”

    他们又说起过去的许多事儿,鲁盼儿听得津津有味。

    西餐厅的服务员喊着他们的桌号,“沙拉和布丁好了!”鲁盼儿按住杨瑾,“你们聊,我去。”

    到柜台前取来摆在桌上——鲁盼儿就明白了,沙拉就是拌蔬菜,不过里面加了特别的酱料,使得蔬菜不只爽脆可口,还多了额外的香味儿;焦糖布丁则是她从没见过的,奶黄色的点心微微有些透明,上面凝了一层深棕的糖,吃在口中更是奇妙极了,香甜、细腻、柔滑,又有几分弹性——她用银亮亮的小勺子一点点地舀着吃,十分喜欢。

    顾铁山还在感慨,“我还记得你们俩儿主持全校晚会的情景,那时我、章丽雯、徐菲,还有好多人都羡慕不已……”

    “真是很久的事儿了,我几乎忘记了。”

    “谁能想到呢?现在黄乐怡在国外,你、章丽雯、蔡颖在红旗九队,徐菲回了北京,而我在上海。”

    鲁盼儿就告诉他,“丽雯姐不久前调到了襄平县广播电台。”

    “噢,”顾铁山有点儿意外,“章丽雯居然能当上电台的广播员?她的普通话差远了。”

    “丽雯姐在公社广播室工作了一段时间,播音挺好听的。”

    “还算好听吧,只是比不了黄乐怡和杨瑾……”顾铁山停了下来,却转而道:“章丽雯调到县广播电台,也不写信告诉我。”

    鲁盼儿将布丁吃光了,放下小勺,替章丽雯找了个借口,“也许刚到电台很忙吧。”

    顾铁山也就罢了,又问:“听说蔡颖生了个女儿,就被婆家嫌弃了?”

    “吴家人不只是重男轻女,而是当了队长之后就变了,”鲁盼儿摇摇头,“过去我也没看出他们家人品不好。”

    顾铁山叹了声气,仰头喝尽了杯子里的酒,又倒了一杯喝了。

    “你别喝这么急。”杨瑾劝他,顺手将自己的布丁放在鲁盼儿面前,“再吃点儿。”

    西餐都是每人一份的,鲁盼儿不要,“我已经吃饱了。”

    “但是你吃布丁的样子很好看。”杨瑾便转过头她耳边低声说。

    既然这样,那自己就再吃一份好了。

    鲁盼儿轻轻地舀了一勺,放到口中,甘甜的味道一直浸到心底里。

    顾铁山正低头倒酒,其实并没有听到什么,可是他还是敏锐地抬起头,疑惑地看着对面的两个人,目光最后落在布丁上,取笑杨瑾,“你对媳妇太好了吧。”

    “那是当然。”杨瑾微笑着说:“你还没结婚,什么也不懂呢。不过,你比我大,也该考虑结婚的事了。”

    第81章 十里洋场

    这顿西餐吃了一个多小时。

    鲁盼儿听了许多杨瑾过去的事儿, 他上学早,在小学又跳了一级, 是同学中年纪最小的,却也是学习最好,最有才华的——他参加竞赛、主持晚会、打球……样样都十分出色。所以,在顾铁山看来,自己嫁给他实在太幸运了。

    鲁盼儿也觉得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