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7节 (第2/3页)
店、南北土特产商店……” 上海居然有这么多商店! 第79章 合影留念 刘嫂见鲁盼儿听得认真, 便详细地讲了每家商店的特点,“外地人去第一百货的最多;不过我倒是更喜欢去妇女用品商店买衣服……”又热心地指导,“到了上海一定多买些尼龙袜子, 每双八毛九分钱, 比我们省便宜,还不要工业票,回来特别受欢迎;再有就是的确良布, 花色好看,做了衣服还挺括,也不要布票,夏天做衬衫特别精神;别忘了巧克力,我们这边没有卖的:对了,还有羊毛线, 不要布票,只要花钱就能买, 织毛衣又暖和又好看……” 鲁盼儿没见过羊毛线,也不会织毛衣, 就虚心地请教,“怎么织呢?” “很容易的, 卖毛线的地方顺便卖针,织围巾用两根针, 织毛衣就要用四根……这么说你不明白, 到了卖毛线的地方,看她们织就懂了。” 那边杨瑾也笑着问刘哥, “我小的时候去过上海城隍庙,记得有许多小吃,旁边的豫园景色特别好,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 “过去那里是特别热闹,最有名气的是灌汤包——不过现在已经关门停业,只有特殊的时候才会开放。”刘哥热情地说:“你们要是想去逛逛,我可以帮你们想办法——我家亲戚就在豫园工作,你们找到他提我的名,就可以把你们悄悄放进去,转上半天再出来就行。” 正聊得热闹,广播里通知餐车开放了,原来正是中午时分到上海,所以午饭时间就提前了。 鲁盼儿和杨瑾早上吃的有点多,此时还饱着,但若不吃午饭,又担心过一会儿饿,便有些犹豫。 刘嫂子看了出来,就笑着说:“餐车多贵呀,再说一连吃几餐早腻了!” “这一带产糯米,糯米糍粑做得也特别好吃,等会车停了就有人来卖,不贵还不收粮票,我们每次路过时都会买一些带回家里,你们不如买点当午餐。若是上海有亲友,送两包也很不错。” 听刘嫂说起买东西织毛衣种种,杨瑾和鲁盼儿都知道她特别会过日子,自然从善如流。 果然,火车再停下来就有许多妇女敲着窗子卖糯米糍粑,他们跟着刘家夫妻一起买了几包——雪白的糍粑团外面裹了一层香香甜甜的豆粉、芝麻,吃起来软软糯糯十分可口。 除外自己吃的,又准备了两包送顾铁山。 才过中午,广播里甜美的声音提醒旅客们终点站就要到了,大家收好东西,列车员把票重新换给了大家。 一声长长的汽笛,火车缓缓地停了下来。 “再见了!”大家挥手作别,竟有些依依不舍。 鲁盼儿走出站台就被震惊了,上海可真大呀! 林立的高楼、巨大的招牌、穿梭的汽车、流水般的自行车、熙熙攘攘的人群…… 鲁盼儿的一双眼睛竟然忙不过来,。 杨瑾待她看够了,才笑着说:“这边走。” 鲁盼儿才发现自己居然站在火车出口处呆了半晌,赧然一笑,“我真是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丫头。” “我刚到红旗九队的时候,见了成片的庄稼,还有各种农具,也与你现在一样好奇。” 鲁盼儿也就不难为情了,只是在她的记忆里,杨老师一直什么都知道,什么也都难不倒,“我却没有亲眼看到那时的你,还真有些遗憾呢。” “以后我们一起去看没有见过的新东西,一起吃惊、一起好奇。” “跟你在一起,我可真幸福。” 杨瑾也这样觉得,便又笑着提议,“这是我们第一次出门,一定要合影留念。” 真是一下子戳中了鲁盼儿心,“以后我们看到照片就会想起到上海的趣事……”然后她又惊讶地发现,“原来火车站前就有拍照的!” 车站广场正中摆了一个摊位,高高的木头架子上粘了好多张照片,背景都是上海火车站,只是角度不一样,又有横版、竖版和斜版的。 鲁盼儿认真选了半天,指着一张,“我们照竖版的吧,能把人和火车站都照进来。” “以后看到照片就立即能回想起我们来上海的情形。” 拍照的师傅笑着说:“这张布景一向最受欢迎,”指挥他们站在一处,“来,对着镜头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