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_第4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6节 (第2/3页)

回来,“是两张到上海的卧铺票吗?”

    “对,对,你们需要吗?”那人急切地将票送到了们面前,“这票好不容易才买到的,还是下铺,只是突然有事儿……”

    “那就转给我们吧。”杨瑾付了钱接过票,拉起鲁盼儿,“我们赶紧去候车室,就要发车了。”

    鲁盼儿就跟着他跑出售票处,穿过火车站前的广场跑进侯车室,就听广播里正在通知,“到上海的8710次火车就要发车了……”

    他们在检票处检了票又跑过长长的站台,终于登上了列车。

    只听一声哨响,列车员抬起踏板,关上了车门,列车鸣着笛徐徐地开动,离开了站台。鲁盼儿急促地喘着气,与杨瑾靠在铁皮车厢上,开心地笑了起来,“真是惊险!”

    列车员已经进了车厢,火车车厢连接处只剩他们两个,巨大的轴承在他们的脚下剧烈地摇晃,发出巨大的声音,杨瑾紧紧地握住鲁盼儿的手,也哈哈大笑,“我们在一起,运气真好呀!”

    对于鲁盼儿来说,省城已经是非常遥远的了,上海就更像一个梦一样。但是她与杨老师在一起,从来都像在美梦中,“我们就要去上海了!”

    第77章 记住了吗

    两人靠着厚重的铁皮车厢笑了半晌, 杨瑾庆幸地说:“其实到了省城我并不是很有把握不用介绍信找到旅馆,但上海却不必担心——顾铁山参军去了那边,一直邀我过去, 还说部队的招待所不要介绍信。”

    “但是到上海的火车票不好买, 总要提前几天才能买到,所以没敢奢望,但现在我们就上了这列车。”

    鲁盼儿也觉得事情真是奇妙, 如果他们开到了介绍信,应该早早做好准备去了省城,再不会遇到卖上海卧铺的人,更不可能上了这列火车,“说起来还是吴队长帮了我们。”

    “那我们回去一定是不是要感谢吴队长?”

    “似乎应该……可是我才不会感谢他!”

    两个又一同笑了起来。

    笑够了,杨瑾便拉着鲁盼儿的手, “我们可是有卧铺票的呢,去车厢里坐着说话吧。”

    穿过一道窄窄的小门和细长的通道, 走进车厢的第一感觉就是温暖,然后鲁盼儿又惊讶于如此巧妙的布置——窄窄车厢, 一侧安放着小小的桌和可以靠起来的座位,另一侧是上中下三层的铺位, 没有一处浪费的空间。

    刚刚她已经记住了车票上的号码,此时便在车厢上找到了对应的铺位, “快过来, 是这里!”

    杨瑾跟着她身后,瞧着她欢喜的样子, 不由得也笑了,放下背包在她身边坐了下来。

    车窗外的房舍、树木、田地一排排地闪过,鲁盼儿痴迷地看着,杨瑾也陪着她看,再时不时看看她,更觉得有趣儿。

    “换票了!换票了!”列车员走了过来。

    鲁盼儿这才转过头,见杨瑾把票交给列车员,列车员将票插入一个薄册子里,拿了两张卡片还了回来,接过去一看,卡片与车票虽然不同,但也写着车厢和铺位号,便悄悄问:“为什么要换票呢?”

    杨瑾笑着告诉她,“这是为了方便到站时提醒乘客下车。”

    买了卧铺自然为了在夜间睡一觉,如果睡着了耽误下车的确就麻烦了,鲁盼儿一吐舌头,“我怎么没想到。”

    突然列车的广播打开了,放了一首很好听的歌,鲁盼儿一向很会唱歌,就跟着轻轻哼着。一曲终了,又有沿途城市风土、人情、历史介绍,更觉得这火车到处都很巧妙,十分有趣。

    “打开水了!”列车员提着暖瓶过来,鲁盼儿赶紧拿出搪瓷缸接了一杯,谢过列车员,就招呼杨瑾,“我只顾看热闹,差点儿把午饭忘记了。”离开家门时她只当中午坐车去省城,赶不上午饭,便带了几个馒头,又煮了几个鸡蛋。

    先拿了一个鸡蛋剥去一半的皮,托着下面的蛋壳递给他,“赶紧吃吧。”自己却只就着开水吃了一个馒头,见杨瑾递过来一个鸡蛋,就摇摇头,“早上吃得太好,也太多,还不饿呢。”

    早上吃得是不错,但杨瑾还一下子揭穿了她,“你是想留些当晚餐吧?”

    出门的时候,鲁盼儿以为晚上就到省城了,可去上海要远得多呢,至少还有今晚和明早两餐,在火车上要怎么买东西做饭呢?便决定自己少吃一点,于是她眨着一双大眼睛用力摇头,“没有,我真不饿呢。”

    “傻盼儿,在火车上有餐车,我们晚上去餐车吃饭。”

    虽然不知道餐车是什么样的,但鲁盼儿还是立即明白那里是吃饭的地方,应该与国营饭店差不多,便不好意思地笑着接过鸡蛋——其实她早饿了。

    身为农家最懂事的长女,鲁盼儿大约已经无数次把好的东西让给了别人,而自己悄悄担起责任、困难和辛苦,杨瑾郑重地告诉她,“以后再不许这样,有什么难处我们一起面对,有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