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_第2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6节 (第3/3页)



    “姐,我们逛商店吗?”

    鲁盼儿看着弟弟meimei们小脸上明晃晃的兴奋,一次又一次地笑着回答:“去,都去。”。总算到了正月十四,她就宣布,“今天早点睡觉,明天我们吃过早饭就出发,看了灯要半夜才能回来。”

    十五的早晨,三台自行车从红旗九队出发了,跃进和杨老师带着丰收和丰美,鲁盼儿载着跃进的粮食、书和衣服。

    马路上汽车和行人都不多,他们轻快地骑着车,九点多就到了襄平县。

    大家先去了高中,时间还早,返校的学生并不多,跃进放下东西,交了粮食,很快就出来了,几个人顺路就去了新华书店——杨老师到襄平县,主要目的就是买书。

    才到新华书店门前,丰收和丰美便被小人书摊吸引住了,再迈不动脚。

    原来这里一直有一个书摊,就摆在书店门前的马路边,一块旧床单铺在地上,上面摆着上百本小人书,花花绿绿的图案特别引人入胜。

    鲁盼儿第一次看到时都被吸引住了,更何况双胞胎还小呢。

    杨老师本来已经走过去了,见她们姐弟没跟上来就又转回来,笑着拉着双胞胎说:“书店里有新的,我们买几本看。”

    鲁盼就知道杨老师从没在书摊上看过小人书,她却是看过的。只是因为舍不得花钱,只看过两本。现在自己做衣服挣了钱,又不一样了,就笑着说:“毕竟家里买不了这么多书,在这儿看也一样的”说着拿出两毛钱,与摆摊的商量,“我们租二十本,他们仨儿看,行吗”

    一分钱租一本书,不过只能一个人看,现在却是三个——不过,一次肯花两角钱的顾客可不多,摆摊的就犹豫了。

    跃进拉住jiejie,小声说:“这都是小孩子的玩意,我不看!”

    虽然不像丰收丰美那样牢牢地盯住小人书,但鲁盼儿早看到跃进也一直眼角瞟着书摊,其实他是喜欢看的,就说:“你不留下陪丰收丰美,我能放心吗”

    跃进不响了,鲁盼儿再转向摆摊的,“要是不行的话,我们就走了。”

    毕竟是两角钱呢,摆摊的人伸手接过钱,“你们挑书吧。”。

    鲁盼儿就让弟弟meimei们挑,“你们想看什么就选什么。”看着他们三人选出二十本小人书,坐在一旁的小木凳上看——这是专门给看书人准备的,又嘱咐,“看完了就到新华书店里找姐。”自己跟着杨老师进向书店。

    杨瑾在一旁笑了,毕竟是从小当班长,现在又是老师,鲁盼儿对弟弟meimei特别有办法,就连跃进这样的刺头儿她都能一句话搞定。而且,“这么看书果真很划算,”一本小人书要两三角钱,看过了也就扔在一旁,如今三个孩子能看二十本,“你很会讲价呀。”

    “杨老师一定不会讲价,”鲁盼儿能感觉到,“其实除了商店里的东西,都可以商量着便宜点儿。”

    “那我以后也学着讲价。”

    鲁盼儿上下打量了一回杨老师,“你讲不下来的。”

    “是吗”杨瑾笑笑,“那我就请你来帮我讲价。”

    “没问题!”鲁盼儿大包大揽地答应了,杨老师对自己好,自己当然要帮杨老师了。

    第44章 我的朋友

    襄平县的新华书店是一座两层小楼, 一楼是卖日历、作业本、笔记本、画像等印刷品的,二楼才是卖书的。

    刚过了年, 一楼的人就很少,二楼更是冷冷清清。

    可是他们一上楼, 就听有人招呼,“杨老师!”

    鲁盼儿抬头看过去,书店里没有顾客,柜台里也只有一位店员正向杨老师招手——平时他对顾客总是爱理不理的, 没想到今天却十分热情,“几天前店进了一批书,我给你留了几套, 你看看怎么样?”说着一弯腰不知从哪里抱出了厚厚一摞书。

    杨老师也很高兴, 一面说着, “谢谢你, 小郭。”一面就在柜台上打开看了起来, “这套《宋金元磁州窑研究》可真难得……”

    “总共就三套, 文物局留了一套, 县图书馆留了一套,这套给你, 正是名至实归——我们家那个宋代的瓶儿, 只有你能认出来, 老爷子前些时候……”说到这里, 店员警惕地打量了鲁盼儿一眼。

    杨老师见他突然停下,抬起头一笑, 了悟地说:“没关系的,这是我的朋友。”

    鲁盼儿明白自己被这位小郭嫌弃了,心里不免升出些不快,可听到杨老师的介绍又高兴起来,杨老师没说自己是他的同事,用的是朋友这个词。

    自己从杨老师的学生,到他的同事,再到他的朋友,还真好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