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2页 (第1/2页)
这些大面积滩地,都是每年雨水丰富的季节给积淤而成,要么就是雨水爆涨会淹没的地方。这些地方,大部分别说洪水,就是雨水稍微多点,就很容易淹没下去。 赵大川买的这块地,是黄豆亲自测量,计算,最终由赵大山拍板,赵大川才去买的。黄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不是洪水,她所选的地,肯定是旱涝保收。 而真正的洪水,正常都是几十年才出现一次。几十年的收获,就是淹一次也值了,何况淹没了,第二年还是自己的土地,还能继续耕种。 这种滩地,因为容易被淹,最关键的是不交税粮,这就很可观了。 黄豆还给了赵大川保证,只要他把地种好,黄豆就可以保证让他家地里的稻谷也能成为县衙采购的良种。县衙不要,卖给普通民众,乡绅大户家做种粮也可以。 只要黄家种粮的这块金字招牌不倒,那么赵大川的这片土地就不愁不出好庄稼。 赵大川回去把黄豆的话原原本本学给赵大娘听,赵大娘欢喜的连忙到丈夫赵勤的牌位前上了三炷香。 不用说,黄豆说这话肯定是为了赵大山。赵大娘旁敲侧击,没有从赵大山嘴里套出一句关于黄豆的话。她只知道儿子喜欢人家黄豆,却不知道黄豆对赵大山的看法。 她还让二儿子去他哥那里打探,让赵大川以兄弟的名义去关心一下哥哥的终身大事。赵大川从小听赵大山的,现在更是以大哥赵大山马首是瞻。 他一进他大哥屋,直接就把他娘出卖了,说是他娘让他来打探一下黄豆的事情,他们是不是郎情妾意,还是赵大山剃头挑子一头热。 赵大山只说了两个字:“等着。” 他不是不愿意说,他怕传出去,于黄豆的闺誉不好。只要涉及到黄豆的事情,别说亲兄弟,亲娘都不行。 打探不到消息的赵大娘也就罢了手,专心开始看着家里建房造屋。 初春,气温开始回温,赵大娘正领着赵小雨在新家里收拾。兄弟俩各建了两栋大房子,前院后屋,砌了灶房,屋后还开垦了菜地,挖了互。 前院通往后屋是一条青石路,路两边砌了半尺高的花墙,种菜也好,栽花也行。 这是赵大娘这么多年,活的最扬眉吐气的日子。赵勤死后,他们母子四人受了多少苦,遭了多少罪,现在总算是苦尽甘来了。 秋后,等木工师傅打好家具,这个家更要大变样了。 赵大山和赵大川的房子,中间是没有排水沟的,两家院子是一堵墙,靠走廊这边开了一个门。 这也是赵大山要求的,兄弟俩住一起总会有点鸡毛蒜皮的事情,不如分开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