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0页 (第1/2页)
不过这样的田地是很难遇见的,最后襄阳府把襄阳府和南山镇中间一片近两百亩滩地免费划给了黄家,要求他们尽最大努力,去培育出更优质的稻种和栽培方式。 这三四年风调雨顺,亩产几乎稳定在了450到500之间,波动不大。黄豆知道,这已经差不多是极限了,除非她能培育出杂交水稻,而她自知自己不是那块料。 因为黄家这片水稻产量之高引起轰动,黄家这片开阔的水域也进入有心人的眼睛。南山镇的钱家,宋家,襄阳府的几家大户都来和黄老汉商谈过,想买下他家靠近东湖的那一片荒地。 他们的借口五花八门,比如看黄家种水稻前景不错,想在这边买一块地皮留着以后给家里闺女做陪嫁。 拿荒滩给闺女做陪嫁,这种借口推敲都不用推敲,但是他们并不觉得难堪,对于他们来说,只是找个借口,有借口已经是很给黄家面子了。 靠谱点的借口是,这片土地黄家不过放了点鸡鸭在这边,太浪费,不如卖给他们做大规模的养殖。 各种借口,黄老汉都婉言拒绝了,说是家里山林里已经做起大规模养殖,以后家里还准备买条船,把自己家的稻种和家禽山货自己运往各地,所以这片土地不能卖,要建仓库,准备储备稻谷良种的。 这话一说,前来商谈的人就明白了,不单单他们看出这片空地可以做个新码头,黄老汉一样知道。那么黄家在这里安家落户,建村铺路就有了更好的解释,他们是冲着这个块地可以建码头去的。 南山镇和襄阳府各家靠码头发家致富的大户,一时对黄家这片土地虎视眈眈起来。他们很想伸手,像捏死一个蚂蚁一样把黄家给碾碎弄死,直接把这片土地占为己有。 但是,他们不敢,黄家已经在襄阳府和东央郡挂上了号,他家的稻种现在不单供应襄阳府,还有一部分被东央郡强行从襄阳府分购了一部分去。 就连远在京城的皇帝也知道襄阳府水稻产量年年攀升,现如今已经平均达到三百多四百左右的产量。 现在襄阳府水稻平均产量不能和黄家比,但是已经遥遥领先全国各地的水稻产量,一跃成为苏南地区有名的鱼米之乡。 全国更多的地方都在等着黄家的种稻,黄家的技术。 这样一户人家,即使他只是农户,没有后台,没有根基,也不是随便谁想动就动的。在这个年代,能创造出优质高产的种粮,那已经不是几个富户想动就能动的了。 既然不能动,那么就联姻吧,总能分一杯羹。各家纷纷从家里找出不受宠的子女,或者是那种被世家大族不受重视的纨绔子弟。 都想和黄家联姻,却舍不得家里的优秀子女,他们还是嫌弃黄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