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历史]我仿佛知道得太多_分节阅读_144 (第2/3页)
睛。” 朱厚照懒散地说道:“我就随便躺躺,不碍事的。你今日是不是遇到麻烦了?” “皇上倒是比我还清楚。” “那是自然,把事情交给你前,我就令人在私底下查过一遍了。镇抚司内的确是有几个硬扎子,不过那是以往的镇抚使背景不够强大,如今我站在你身后,他们几个若还是敢犯上,你就全部都赶出去。这么没眼力见的留着也没有。”正德帝把手里的奏折合上,随手丢到了左边那堆里面去,那是全部都看完了的。 焦适之无奈道:“是是,全部都被您猜中了,他们其中有个倒是不错,脑子转得挺快。在封锁了那么多消息的情况下还能猜得出点什么。” 正德帝翻身坐直,望着焦适之的目光中带着点点歉意,“适之,若不是我一意孤行把消息都封锁下来,他们也不敢怀疑你的功绩。” 焦适之轻笑道:“皇上这说的是什么话?我本来便没做什么,宁王之所以被俘,我只是在恰当的时候出现在那个位置上罢了,换了谁都可以抓住的。而我除此之外的确是没有多大的功绩,他们一时愤然也是正常的。” 他们心里都清楚,封锁住真正的消息,是为了给焦适之做掩护,不然如何去解释焦适之身上的剑伤问题,就连当时在场的李东阳也不知道焦适之伤势的真正情况,还以为是太医妙手生花。而从福州回来后,焦适之便再也没有听过那个太医的消息了,心里沉寂了几息后,也只能当做是不知道。 正德帝不满地说道:“这是什么意思,合着该你的功劳你还在给我往外推,别人都巴不得给自己渲染多一点功绩呢。” 焦适之笑道:“皇上,我做了什么,难道你不应该比别人更加清楚吗?既然皇上心里清楚,我又为何需要去在意其他人的想法,他们同我又没有任何关系。” 正德帝面上正经,心里却慢慢地乐开了花儿,甜得他连眉角都带着笑意。 此后一段时间,焦适之在北镇抚司十分顺利。正如同正德帝所说,那些只是凭借靠山在北镇抚司横着走的人,当他们发现背后的靠山硬碰硬的时候发现完全抵不过,那些刺头也就老老实实了。当然其中也有本身性格桀骜不驯的人,与身份背景无关,不过在与焦适之“深入交流”了几次之后,也变得服服帖帖了。 对此,北镇抚司的人都承认,无论如何他们都不希望与这位看似温和的镇抚使大人“交流交流”,每次“交流”完后都得请上三四天假,实在是消受不住。 刘芳全倒是还有一此偷偷捣鬼,把焦适之带入了诏狱,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直面了那些血腥的刑讯场面。焦适之在淡定地旁观了全过程后认为这些刑罚手段有失人性,在没有确切犯罪证据的犯人身上动用这样的手段是不合理的,然后便把刘芳全贬为诏狱狱卒三个月,令他好生反省并思索如何管理,同时把施华又调了过来分管两个部分,顿时把他忙得够呛。 在深入地与囚犯们接触了三个月后,出来的刘芳全差点没软在门口,自此就真的是服帖了。 焦适之本身的行事风格比较稳重,在革除了刘芳全那种几近是屈打成招的方式后,他带着人转而开始研究起精神上的折腾。事实上这一种刘芳全也很喜欢,并迅速地融入进去。而在焦适之有意识的把控下,这些都维持在一个度上。 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却也不是很难,焦适之这边进展顺利,正德帝那边倒也不麻烦。 正德六年五月,有言官上奏,言藩王世代相传,子孙无数,实乃国家之危害,希望皇上能够有所变革,以缓解国库的危机。次日,又有人上奏,言藩王占据大量土地,却不思进取,频频出现祸患,证明制度还有问题,请皇上定夺。 接连两日的奏报,掀开了正德六年浩浩荡荡的“限藩”行动。 面对朝廷的意图,藩王们自然不会坐以待毙,纷纷上奏哭诉,言本身的难处。半月后,内阁首辅刘健上奏,犀利地揭开了藩王面纱下的真实情况,并把国家的实际甩到了朝臣面前来。第二天,礼部尚书上奏,提出限子女,限妻妾,定田地等二十七条方法,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限子女这一条,试图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