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79节 (第4/4页)
住了眼泪,拉着meimei的手语重心长的一番晓以利害:“要说来周家也算不上名门大族,气只气周小郎竟这样不把我们李家女儿放在眼里,顾春归也是仗势欺人!但谁让赵家对我们有恩呢?这事少不得让meimei受些委屈了,你听我的,忍这一时之辱,别和太师府的嫡姑娘衔恨,这事太师府必然会补偿meimei,meimei成全了赵二姑娘,赵家理当会替meimei另寻户名门大族结姻……” “好好好,我答应jiejie不着恼,不怨恨还不成?”华英却挣脱了大姐的牵握,似乎有些迟疑,到底还是没有多说什么。 大姐只把她当个孩子看待,但她已经不再稚拙懵懂了。 她依稀察觉了大姐三番四次的利用,就像此时的一番话…… 大姐哪管她委不委屈,究竟是何想法? 一边让她忍让迁就兰心,一边还在挑拨离间,让她因为此事记恨表姐。 所以再劝说大姐不要再和表姐矛盾冲突已经大无必要,就像不知何时,长姐左右不了她,她也根本说服不了长姐。 华英也深觉无奈。 也许不得这次恩赦更好吧,铁岭卫虽然苦寒,但他们一家人在铁岭卫时哪有这么多的烦心事?大姐虽然起初看不上姐夫,但后来也认命了,乐意相夫教子,生活虽然没有现今的舒适便利,不过平静安宁,于她而言,更可贵的是恣意欢愉。 既然能够安居乐业、不愁吃喝衣食,又何必非要被卷进这么多的物欲是非,一家人之间,血缘至亲之间都生了隔阂和算计? 离开铁岭卫后,仿佛反而成了飘泊无依,居无定所。 何处才是家族? 所以当这日下昼,华英听父母高堂问起她对婚姻之事的看法,她就直接“出卖”了大姐:“我已经听阿姐说了,周世兄钟情的是心meimei。” 李大舅面如铅铁。 李舅母好容易忍住的眼泪就再决堤:“我可怜的孩子……” “娘,我哪里可怜了?我又未曾和周世兄定亲,便是定了亲,两家自愿解除婚约我也不会受到诽议,一点没有损害。”华英一边安慰母亲,一边看向父亲:“我知道阿公和爹娘都是为了英儿着想,周世兄无论是出身还是人品都称得上优良,但阿爹,女儿今日说的也都是心里话……女儿见过周世兄几面, 回回都要挖空心思迎合周世兄的好恶,一直就觉别扭和不自在,爹娘今日即便不问女儿,女儿原也想着找个机会对爹娘坦诚。 自从离了铁岭卫,未到京城时,女儿便开始记挂过去的玩伴,尤其是……尤其是魏三哥,临别之前,魏三哥送给女儿的那方印鉴,女儿贴身携带着,甚至舍不得离身,女儿也是直到离别后才醒悟过来,女儿对魏三哥已经不仅限于友朋的情谊。可女儿更加不舍和祖父、爹娘,和jiejie哥哥们分隔万里,所以女儿一直忍着这些心思,从来没对亲长提起过。 女儿也确实愿意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求仅管嫁作他人妇,年节下还能承欢亲长膝下,不至于死生难见。女儿对周世兄不存厌恶,但也没有爱慕之情,说句大实话,周世兄在女儿心目中,尚且没有心meimei这个友朋要紧,他们既然两情相悦,女儿乐意成全,女儿根本没有觉得委屈,女儿巴不得再陪伴父母膝下,和家人共处更长时间。” 徐氏怔了一阵,才道:“魏三郎?” “是,就是姐夫好友的小弟魏三哥。”华英把裙囊里的一枚印鉴取出,直接交在了母亲的手里。 李大舅劈手夺过,仔细观察那枚印鉴,确然有常被把玩的痕迹。 他长长一叹。 小女儿口中的魏三哥,是大女婿马伯硕好友的小弟,说起来魏家也与他们李家遭遇类似,同样是获罪处了流放之刑,魏老爹有一手雕凿技艺,所以儿子们也因耳濡目染,虽久居苦寒之地,还没有荒疏这门技能,李大舅一眼就看出华英贴身收藏的这门印鉴,正是出自魏家的功作。 而华英和魏三郎,又的确如同青梅竹马,是两小无猜的年岁相伴着长大。 奈何两家人,而今相隔万里,魏三郎又不能离开铁岭卫,他却是怎么也不舍得把小女儿再嫁去万里之外了。 因为成全了这对小儿女的感情,便真可能死生不再相见。 “英儿,阿爹再问你一次,你务必说实话,你当真……不曾对周家小郎动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