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32节 (第4/4页)
林这才冷笑出声,看来木末的的确确就是个蠢货,也难怪会因一厢情愿为个正眼都没看过她的混帐殉死,论脑子有病的程度和董明珠都有得一拼了。 但正因为木末愚蠢,这把利匕才会更加衬手。 陶芳林又露出了真心的笑容。 周王这日将近三更时才回到王府,他而今已然荣获了不拘宵禁的特权,自然也能正大光明的和兰庭以及朝臣文官见谈,但今日他拖到此时才晚归却并不是为了正务,而时被曹国公叫去耳提面命了一番,传达的大抵还是张太后的意思吧,劝他莫与齐王、秦王相争——张太后虽答应了不再强行干预立储之事,不过仍然没有打消阻止周王得储的想法,她不再要求弘复帝立长,但她还可以要求周王“谦让”。 周王当然不会如此柔弱可欺,但则与曹国公虚以委蛇还是必要。 张太后毕竟是弘复帝的生母,军国大政上弘复帝不会盲从于生母,但当然还会顾及张太后的颜面,要若周王不敬寿康宫及曹国公,必定是会让弘复帝心生不满的。 总之周王回府后颇有些呵欠连一的疲态,还被陶才人给拦了一道,越发的不耐烦了——这女人,都说了会带着她同往金陵,多么恩重宠隆了?眼看过两日就要离京,多的是和她朝夕共处的机会,还紧着这两日争哪门子的宠? 不过周王还是决定隐忍,因为他家王妃看来是不能够和陶芳林勾心斗角的,至少在得储之前,还需得他亲自出面斡旋,免得这女人狗急跳墙。 又好在是陶芳林今日确有“正事”,倒也没有光顾着冲周王献媚示悦,三两句就把木末来访的事说明白了,周王“嘿”地一声笑了出来:“木末还真是越来越荒唐了,上回她连和我绝交的话都已经说了出口,怎么这时还好意思登门,登门不说,她倒发号施令起来了?” 兰庭连见都不想和她再见,她跟去金陵又有什么作用呢?且这回前往金陵是为大事,带着个青楼女子同行成什么样? 周王伸了个懒腰:“别管她了,早些安置吧,明日一大早还得赶去息生馆呢,迳勿倒好,直接就能从城郊动身,我还不能这么轻省,需得拜别皇上正式领了使符,明日聚会后还得回内城一趟。” 把手一摊就等着陶芳林替他宽衣。 第516章 分道歧途 陶芳林连忙过去帮着周王宽衣解带,但嘴上仍说着木末这桩事体:“妾身也听过木末姑娘与大表兄的一些前情,虽亦觉木末乃是心存妄想,但却认为大表兄未必对木末就是那样的铁石心肠。殿下试想,从前大表兄是否对木末非同寻常呢?就算不涉男女私情,总归是把木末当作红颜知己看待吧。” 她偷偷观察周王的眉眼,不耐虽说还在,却不曾更加添增,陶芳林才往下说道:“木末能在东风馆安栖,且过得这样自在,还不都是因为殿下的照恤,殿下照恤木末的初衷又是什么呢?定然是为了解除大表兄的后顾之忧,殿下不也一样认同木末在大表兄心目中是有份量的吗? 而今大表兄确然与大表嫂如胶似膝,又因大表嫂本家情况,暂时还不愿纳妾,可这自然也是不长久的。当新婚期的恩爱过了,大表嫂还迟迟不能生育子嗣,大表兄必然会考虑纳妾的,大表嫂再不乐意还能与礼法对抗不成?届时说不定大表兄就会与木末再续前缘呢,大表兄就可得感激殿下这么多年对木末的照庇了。” 她这是在提醒周王,可以利用木末离间赵兰庭夫妻二人! 周王蹙着眉头,把陶芳林极其冷厉的盯视一阵,几乎没把陶芳林在五月天盯出一身白毛汗来,但周王最终却是一挥手:“罢了罢了,撇开迳勿怎么想,我到底对木末也算有旧谊,我既从一开始就护着她,把她照护到底也算有始有终了。” 他这是采纳了陶芳林的建议,但陶芳林并没有因此欢欣雀跃,反倒是因为周王的“采纳”几乎没闹得彻夜未眠,心尖上似乎再次长出了利齿,咬噬得她遍体生痛肠穿肚疡——周王定然是心系顾氏,所以才会暗暗期望赵兰庭和顾春归夫妻失和甚至反目,虽则说而今礼法不推崇妇人再嫁,但也没有哪一条律法限定妇人再嫁,更何况要若有朝一日周王位及九五,律法就更加不能限制皇权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