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辅家的长孙媳_第23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32节 (第2/4页)

曾对表妹说我也随往金陵?”李琬琰大惊失色。

    “我虽听大舅母说了,不过想着表姐夫带着一双儿女留在京城,表姐又哪里舍得下?所以我便跟大舅母说了,让表姐安安心心留在京城相夫教子。”春归其实还没和大舅母通气儿,不过是大舅母表达希望琬琰能够留京的话,这气儿通是不通也就不重要了。

    “表妹不用如此多事,干预我的行程!”李琬琰竟然勃然色变。

    春归的心就一点点冷了。

    但她想想还是提醒了李表姐一句:“外祖父能回京已是不易,舅舅们也好不容易有了振兴家业的时机,表姐虽说已经出嫁,万事还是多为外祖父及舅舅舅母考虑吧,我看表姐夫,着实也是万中挑一的可靠人,表姐理应惜眼下之福。”

    这话却把李琬琰给惹恼了!

    什么不易,什么可靠,你是个什么东西,当年你爹娶我姑母还是高攀呢!姑父姑母双亡,你就是一介孤女,凭什么得嫁豪门,凭什么我就只能和马伯硕之流“饶幸”?!

    春归到底不曾阻止李表姐南下。

    李表姐动身之前,特意去向老太太告辞,从斥鷃园出来后极其的欢欣鼓舞。

    赵家老太太从前虽然似有露意,到底而今才有准话,那么她所筹划的第一步局就不用犯难了,有太夫人的帮助还哪有不成的?

    最要紧的是等到了金陵之后!

    第515章 首会初见

    陶芳林刚才从王妃的正院出来,便见内宅门房当值的婆子迎面而前,这婆子从前是从大户人家没为官奴,所以竟然还缠着小脚,往前多一步路她都是不愿走的,横竖可以指使小丫鬟跑腿,只有当遇着要紧事体时才愿意走动,陶芳林协佐着王妃管理着内务,且她原本就还是个有心有,当然知道这婆子的习性,故而便笑吟吟地上前。

    “mama怎么亲自来了,难不成是来了什么要紧的访客?”

    婆子正艰难的移动着脚步,听问才抬起眉眼来,瞧清是陶才人在问话又立时摆出了笑脸,也就自然不会有所隐瞒了:“倒也不是什么要紧的访客,是东风馆的木末姑娘来求见王爷,可今儿个王爷又不在王府……王爷从前就交待过,对木末姑娘不能怠慢,老婆子也是担心小丫鬟回不清楚话,只好自己来向王妃禀报。”

    陶芳林眉梢往下一压,似乎就要忍不住奚笑一样了。

    她当时知道木末是何方神圣。

    赵兰庭出身名门,仪表出众,就更不说年轻有为、平步青云了,即便是在时下如此保守的风气习俗限制中,身后也不乏倾慕者。在那一世姑丈家有个庶女,远远撇见赵兰庭一眼就为之神魂颠倒,非闹着要给赵兰庭做良妾,姑丈竟然还点头答应了,姑姑劝着她撮合这事,她哪里有这样的本事?那时她与赵兰庭已然“相敬如冰”的情境,她想见他一眼都难,更不要说为姑表妹拉郎配了。

    不过如果促成这桩事当然有利,她越占着贤惠的名声,赵兰庭至少不敢休妻——当时她是这样想的。

    且姑丈虽说官职不高,家境却十分富足,靠着此事交好姑丈自然大有利益,她想着赵兰庭虽然不会答应,这纳妾的事也并非一定要赵兰庭答应方可,所以便寻了赵江氏协商——那阵次,太孙被废,江氏获死,江琛失爵,沈、江两家倒是与而今并无区别闹了个两败俱伤,故而赵江氏对她的敌意多少有了轻减,而赵江氏一心助着江家东山再起,自然少不得钱财,姑丈家最不缺的就是钱财,所以她轻而易举就游说了赵江氏点头。

    怎知赵兰庭竟然在赵江氏身边都安插了耳目,知道此事后亲自去姑丈家中表示拒绝,闹得她的姑母还把她好一阵羡慕,以为赵兰庭是为了她拒绝纳妾,结果呢?结果没多久赵兰庭就把盼顾收为外室,她的姑母才终于“醍醐灌顶”,反过来埋怨她,认为是她的缘故才耽搁了夫家和赵家联姻,从此姑母竟然再也没有在钱财上资予她半文,甚至当她被休大归后,姑母怎么说的?

    贪得无厌才致的自遗其咎!

    她的姑表妹并没有因为未能与赵兰庭长相厮守就寻死觅活,后来嫁了个举人,与丈夫也算恩爱和睦。

    赵兰庭的那么多仰慕者中,只有木末最可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