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8节 (第2/4页)
后脑门上一敲:“你啊,就是笨得厉害!我待皇上是先有恩义,皇上方才感恩戴德,这不是母子天伦之情,这是知恩图报的道义。可我若像你一样能折腾,多少恩情此时也必定淡薄了,皇上也会像拿你一般拿我束手无策?你倒还眼红妒嫉上我了!” “母后……”弘复帝心情十分复杂,只觉对王太后的负愧更增一层了。 “母子之情是自然天道,皇上不用觉得愧疚。”王太后对弘复帝丢了个眼色。 而今不是表真情的时候,而今重要的是赶紧安抚好你正闹脾气的生母。 “张娘娘,张四娘,你心里的疙瘩若还解不开,我和你再作一个约定可好?你也别管择储之事了,我更加不会干预皇上的决断,皇子中哪个更加贤明仁德,更有能力继承皇上的志向中兴盛世,咱们都听凭皇上判定就是。我若有违这约定,皇上再阻止都没用,我答应把慈宁宫让给你居住,且今后逢人就说‘我 不如张娘娘,圣德太后不如圣慈主后尊贵’可好?” 这把张太后逗得“噗嗤”一笑:“说到底,你还不是舍不得让慈宁宫出来。” 却终于的彻底的不再提什么赐婚啊、立长啊、哭宗祠的话了。 这日弘复帝相送圣德太后回慈宁宫,仍在长吁短叹:“太后如此任性,反倒要让母后笑哄着她开怀,否则……儿子今日真不知该如何劝抚太后了。” 王太后却浑不介意,微微笑道:“我还能哄得好她,就是咱们两个的幸运了……我和你娘认识那年,都才及笄之岁,相比我的无可奈何满腹牢sao,说起来命运于她而言更是不由己,她甚至都不知道皇宫是个什么地方呢,以为只要知规蹈矩与人为善就能安安稳稳锦衣玉食了,那时我和她住在一个处所,有一晚她悄悄跑到我床上来,呵着痒折腾我,逼问我是不是就要当选太子妃,她那会儿甚至不知自己会入东宫,发愁要是她选为后宫妃嫔,岂不成了我的庶母?我被她这样的愁怅弄得那叫个啼笑皆非,但当时看着她,我就在惋惜,这样的一个简单易得满足的女子,怎么偏就逃不开入宫的命运? 实则在先帝宠幸彭、申二妃之前,你娘就很过了一段磨折的日子,原因也在她为先帝生下了皇长子,她圣宠不多,却为众矢之的,这才最要命!但四娘啊,吃了那么多明枪暗箭都没变得聪明些,别人稍对她和颜悦色,她就把别人看作知己,全心全意依靠着了。” 王太后说到这里,弘复帝却叹了口气:“要不是母后庇护,阿娘与儿子早已尸骨无存。” “你那时还是个孩子,话都不会说,看不出来贤不贤明仁不仁厚,我护着你们娘俩,确然是因你阿娘的缘故,我那时可就认识她这么个简单纯良的人,护着她,好像就能护着我自己心里那点界限了。”王太后微微一笑:“这宫廷啊,人待久了,会成虎狼会效蛇蝎,更甚于比虎狼蛇蝎更加阴狠的魅魉,你阿娘生活在这片鬼蜮,却一直没被毒瘅病染,活得一直还有人样。你当你阿娘是真把我恨之入骨么?不,虎刺梅事件,她是认真惶怒惊恐,她惶恐的不是会担上杀人害命的罪名,她是真害怕我会 因此死于那些人的暗算,如今这宫廷里,大抵也只有我最能明白你娘的心思了。” 王太后驻足,侧转身面对弘复帝:“四娘在这世上,最在意的人就是皇上,她处处和我攀比,也就是想让世人明白她才是皇上最尊敬最要紧的人罢了,她知道皇上心地仁厚、知恩图报,所以四娘行事无论如何都不会逾越底限,有时候糊涂是糊涂了些,我知道皇上不会当真埋怨四娘,不过我也劝皇上莫要自苦,你对得住我这嫡母,也对得住四娘这生母,这些年我是看在眼里的,皇上已然竭尽全力至好至善了。” 可人生就是如此,没有一个人一件事会真正受到天下所有人的赞同和称颂,弘复帝的功过是非也许也正因为他的仁厚宽良而受怦击,就连王太后虽然也认为弘复帝已经竭尽全力做到能力所达的至好至善了,但这还远远不足于中兴盛世,江山社稷仍然危在旦夕。 这一个暮春的傍晚,影霞残阳,王太后久久凝视慈宁宫里那株逆时盛枯的梧桐,如此人间四月,正是满盖秋色,一年凋枯之前,仿佛风华最美。 她觉得这株梧桐,真正点透了慈宁宫的人事。 最尊荣的时候,却已如回光返照了。 有的人羡慕她,羡慕的究竟是什么呢? 萧宫令轻轻替太后披上一件薄氅:“娘娘说的话,陛下必定是会听信的。” 王太后的目光从枝梢黄叶落到了萧宫令的眉眼。 “娘娘若谏言周王为储……” “这还需要我谏言吗?”王太后又是轻轻一笑:“我没急着把小六择出这场战役,那就是我赞成小六投入这场战局了,不过皇上至今于这话题避而不谈……他还需要我的谏言么?阿萧啊,皇上是个仁厚的君主,但他毕竟是在君主之位,有的事情,他已经不需要我的建议了。这是好事,这也是六郎必须经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