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辅家的长孙媳_第227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7节 (第3/4页)

又坐上了龙辇,唉声叹气地往寿康宫“挺进”。又果然半途就遇到了寿康宫的宫人,正是今日对待敬妃态度傲慢那位,但她对弘复帝可不敢傲慢,恭恭敬敬闪避到一旁行礼,待龙辇经过后,宫人才迈着小碎步追上了伴驾的小宦官冯得意。

    “奉太后娘娘之令,正欲往慈宁宫请皇上往寿康宫呢。”

    冯得意听她这话,笑得眯了眼:“皇上这就是往寿康宫问太后安。”

    “公公今日不知,敬妃娘娘着实太无礼了,仗着有慈宁宫太后撑腰,竟然擅闯寿康宫,硬逼着要把贤嫔请去慈宁宫,张娘娘宽仁,不计敬妃过错,可敬妃竟敢如此不敬寿康宫,难道不应责罚?冯公公可得替张娘娘申诉这桩委屈。”宫人直冲冯得意笑靥若花。

    冯得意强忍着才没有一个白眼直接甩过去。

    这个宫人孙氏,家里与曹国公府也算姻亲,但曹国公府就不算根基深厚,孙氏的家门就更不值一提了,而当年张太后让她入宫,是看她还算有几分姿色,意图靠着孙氏争宠,多少赢得先帝对东宫的照恤。先帝的后宫多少绝色?孙氏哪里能入先帝的眼!后来今上继位,孙氏又千方百计在皇上面前搔首弄姿,这都过了十来年吧,不也照旧没有栖上梧桐的命?却还不死心,从贵妃到底下的谢昭仪,她就没有一个不嫉恨的,尤其眼看着敬妃如今掌理宫务,成了事实上的六宫之主,更加妒嫉得眼珠子发红。

    可再是妒嫉又有什么用呢?皇上正眼都不多看。

    冯得意乃高得宜的亲信,又兼他年纪轻不够老成,这时就忍不住泼孙氏的冷水:“敬妃娘娘有无过错,当不当罚,可轮不到咱们这些奴婢断定,孙宫人这话可说得大逾本份了,奴婢可不敢在皇上面前搬弄唇舌,也劝孙宫人莫要轻狂,否则纵便孙宫人在寿康宫太后娘娘左右当差,太后娘娘难道还会因为一介下人与皇上为难?”

    把个孙氏说得满面通红,却敢怒不敢言。

    只在心里发狠:敬妃不也是内廷的一介下人?仗着慈宁宫太后的势才有了今日的体面!不过只要皇上听从了太后娘娘的教诫,择齐王为储,慈宁宫的好日子都算彻底到了头,敬妃还哪里能够张狂?只怕到头来,落得比沈皇后还要凄惶,冷宫里赐她三尺白绫最好不过。

    好容易盼到寿康宫前,弘复帝下了龙辇,孙氏又连忙跟上笑吟吟地说道:“太后娘娘今日请皇上来寿康宫,可是促成了一件好事。”

    弘复帝便觉心中一沉。

    但凡他那位生母觉得是件好事的从来皆为谬错,比如当年他还在储位上煎熬时,生母不知从谁口中听说外头有个道人卜得东宫为社稷之福时,喜得那叫一个心花怒放,忙不迭地告知他,还说什么“天意如此,这回皇上终于不会再生废储之意了”……险些没有把他吓出一身白毛汗来,又果然那回是彭党的jian计,要不是嫡母和赵太师应对得宜,他怕立时就能被自家父皇以谋逆的罪名处死。

    弘复帝便更加提心吊胆了。

    只听张太后笑吟吟地说道:“今日我召了顾氏入宫,跟她说了我有意赐婚赵家三郎与成国公府七娘一事,顾氏这回总算不敢再狡辩,也答应了会把我的教诫如实转述让赵兰庭知情,无嫡立长,这是礼法朝纲,赵兰庭是再不敢行为不臣之事助着周王胡作非为的了,只要轩翥堂与成国公府这桩婚事成了,朝堂上还有谁敢反对立齐王为储?皇上也不需犯难了,早些择定了储君,人心才能平定。”

    弘复帝只觉得眼前阵阵发黑,简直没被生母这番自以为是的言论气得撒手人寰,忍了几十忍都难以平息心头的怒火,到底是把脚一跺:“无嫡立长,朕当真没有嫡嗣么?倘若朕不问贤恶是非,就不会废了裕儿这嫡长孙的东宫之位!太后就别添乱了,太后就当心疼心疼朕可好?”

    第505章 及时围观

    张太后虽说一直对儿子不够亲近的态度心存遗憾,但至少儿子过去对她说话时都是轻言慢语,还当真没有遭遇过如此肃厉且责备显然的口吻,已经养尊处优太久,早就忘了当初如履薄冰、饱受凌辱的岁月,张太后被弘复帝这几句谴责震惊当场,有如突然化身石像却还两眼含泪。

    孙宫人受到的震惊不比张太后低,但她没有愣怔而是满怀不甘地替太后打抱不平。

    “皇上怎么这样埋怨太后?太后娘娘可是皇上的生母,与皇上乃祸福攸息,太后虑事从来都只重皇上!皇上从前想废皇长孙储位,太后一直便不赞成,就算皇长孙犯下悖害太后的大罪太后可也只是劝谏着皇上以教束为重,皇上怎么能因嫡嗣被废怪责太后?要说来皇上若不曾听信那些乱臣的谗言废黜嫡嗣,嫡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