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3节 (第1/4页)
春归当见岑姑娘的第一眼却暗暗吃惊! 她的心里突生一股莫名的说不清道不明的烦闷,但这并非是对岑姑娘产生了什么不良的感观,相反如果撇开自己这股莫名的情绪,春归颇喜这个眉清目秀言行里透着爽利劲的女子,后来更进一步的交谈,又更觉与岑姑娘初见就甚是投机。 于是越发难以解释清楚心头那隐隐的烦闷了。 所以春归今日任由陶芳林一看就居心叵测的亲近,且还主动与她攀谈。 未知在陶芳林的“梦卜”里,岑姑娘有着怎样的经历遭遇? 第495章 顺籐摸瓜 陶芳林是最近才被取消禁足,她也装作服气了周王的教诫,不再妄言外政在周王妃跟前更加恭顺,易夫人今日设宴,周王妃当然要回娘家捧场,陶芳林便表达了“跟从侍奉”的心愿,明珠从来没有苛难妾室的“爱好”,又因陶芳林表面上极其恭顺,不曾违犯礼规,明珠就更加无意禁止陶才人出席应酬了。 陶芳林原本不知今日易夫人设宴竟是为了岑家闺秀与赵兰台相看,她也是随着来了晋国公府靠着观察岑夫人与春归间的言谈方有察觉,其实心中也在暗暗吃惊。 没想到赵兰庭竟然急着让顾春归定决太师府的家事!要若上一世赵兰庭对她也如此爱重庇助,她何至于夹在赵江氏与小姨母之间渡日艰难?她可是直至被太师府出妇逐回本家,竟都从来没有染指中馈的权力! 像两排牙齿不断啃噬着心脏,怨恨随着鲜血喷涌而出,陶芳林隐忍得极其艰难,又听春归对董明珠说起岑姑娘言谈颇有妙趣,陶芳林这才缓了一口喉咙里辛辣的气息,笑着附和。 那一世岑氏明明是被弘复帝赐婚淄王,真不知这一世为何发生偏差,岑氏竟然与赵兰台议起婚嫁姻缘之事,不过岑氏、顾氏前世就甚相投,这一世顾氏自然仍会把岑氏引为知己,她一定想不到那一世岑氏虽未害她,她却因岑氏而死。 那么这一世呢?这两个女人是否还将延续孽缘? 无论如何,她绝不允许殿下再为这两个女人连累了! 陶芳林附从趋合的言行多少让春归减少了烦闷的情绪,看来她对岑姑娘的良好感观正如陶氏“梦卜”,否则陶氏不会附同得如此显然,只要岑姑娘是表里如一,不至于会让二叔遭遇不幸,这桩婚事就可以促成。 当完成了此桩“正务”,春归才按照计划与梁氏亲近。 申家虽为勋贵之后但家业已经凋衰,申长英与梁氏的姻缘着实都算高娶低嫁了,所以梁氏虽然一心一意想让长女婚配书香大族子弟,也情知难以高攀祁州岑门的大宗嫡子,她看中的其实是岑姑娘一位族兄,庶支所出嫡子,就这样都有可能会被挑剔,所以梁氏今日一路围着岑夫人打转,对于连岑夫人都客客气气应酬亲近的春归,梁氏自然也不敢丝毫怠慢。 春归邀她一同品茶,梁氏可谓受宠若惊。 那些绞尽脑汁的谄媚奉承之辞春归听得心不在焉,只热情招呼着梁氏品茶,梁氏却有些不惯清茶,和时今绝大多数的官眷一样,梁氏更喜在泡茶时加入各种花卉芳朵增香,甚至还会在茶水里添加一勺蜂蜜,但她这时却不敢说清茶不合习惯,忍着茶叶的涩味装作欢喜。 因为清茶不符梁氏的日常喜好,所以泡茶斟茶的事就落在了青萍身上。 当再将一盏茶水奉上时,青萍手腕一抖,眼看茶盏就要打翻,却被梁氏身边的婢女伸手一扶,稳稳阻止了茶盏坠地。 青萍连忙道罪:“婢子不慎被茶水烫了手指,险些失手让恭人受惊。” 申长英担任的是锦衣卫镇抚使的官职,梁氏因此受封恭人。 但梁氏自然不会拿乔责 怪,笑着道:“意外在所难免,姑娘勿需介意。” 春归却佯作惊奇:“恭人身边的婢女真是好身手!不知是家生子还是经官牙采买的,若是后者,是经哪家官牙?” “是我本家培教的奴婢,家父是武职,且因为任职于锦衣卫,弘复治下虽太平,然家父从前难免因为公务与不少人结仇,家父故而总是担心有人会对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