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辅家的长孙媳_第12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2节 (第5/5页)

夫人无言以对。

    老太太干咳道:“我就说当初曹mama说这话时,我怎么觉得有些不实呢?倒是没想起来原来差错出在这里……说来这条家规还是庭哥儿的曾祖父亲自制定,确然不像那些钟鼎勋贵之家,习惯了往子弟屋里先放几个通房丫鬟……也是老大媳妇过世太早,我就相信了曹mama的话,以为老大媳妇过世前替庭哥儿考虑得这样周全。”

    “祖母,就算母亲有此打算,怎能只委托仆妇?母亲应当会亲口诉诸祖母。”

    老太太连忙颔首:“庭哥儿所说确是道理。”

    赵二叔情知老太太的判断不容推翻,没再争辩,只道:“就算是曹氏信口雌黄,不过大郎既得授职,纳妾确然是合礼合法,大郎看不上和柔也罢,母亲亲自替大郎择选的妾室,大郎总不至于仍旧不满吧。”

    “官员纳妾确然不犯国法,但并无律令规定官员必须纳妾,侄儿如今新登仕途,且不敢有负祖父寄望,决意专心职务功业,更不敢有违先祖勿耽/美色的禁令,所以纳妾之事,庭不做考虑,还望祖母免劳cao持。”

    原本兰庭纳妾与否和赵二叔丝毫不相干,认真犯不着横加干预,只是赵二叔心里的症候养成已久——当亡父遗令兰庭为家主时,他便愤愤不平,倒也不是说他对家主之位有何企图,不过自认为要比长兄更加熟谙世故,仕途理应比长兄更加长远,就算长兄继承家主,他作为轩翥堂的嫡系嫡子份量不可谓不重,日后在赵氏族中也能一言九鼎。

    但赵太师却令长孙为家主,无异于明示对于自己的两个嫡子毫无寄望,认为他们不能保障家族长盛久安。这对赵二叔无言就成了晴天霹雳莫大打击,他的长兄虽然也被亡父否定,但还有个深得亡父寄厚的儿子,还能有个“安慰”的说法,不至于像他一样颜面扫地。

    更兼兰庭身为子侄小辈,对于叔父却有失毕恭毕敬,轩翥堂的大事外务从此鲜少与他商量,也从来不把他的建议采纳推行,这让自视甚高的

    赵二叔怎能甘心,叔侄之间的龃龉也是由来已久且越积越厚。

    因而今日赵二叔听妻子抱怨,他不耐烦针对侄媳为难,却也想着借着这个时机给予兰庭教训,散散心头的郁火。

    眼下听闻兰庭的反驳顿时恼羞成怒:“大郎用这些冠冕堂皇的说法,难道是在指责我与你的父亲有违家训耽于美色?你这说法何其荒唐可笑!难不成普天之下所有男子纳妾都是贪好美色?那帝王天家三宫六院岂不也成了好色误国?我再问你,礼法有定皇室王公大婚,除正室之外需得择定姬妾陪媵,襄助子嗣繁荣又该怎么说?你这样的言论简直就是无父无君!”

    彭夫人立即助拳:“高门大族的子弟纳妾,也都是为了香火繁盛考虑,庭哥儿是长房长孙,轩翥堂的家主,除经济仕途兴盛家业之外,繁荣子嗣也是要务,怎能用勿耽/美色的家训作幌子,只想着……”她瞄了一眼春归,有意语焉不详:“不怪你叔父气恼,没你这样护短的。”

    就连今日一直偏袒孙儿孙媳的老太太也有些迟疑,和春归说起大道理:“庭哥媳妇还年轻,虑事到底没往长远着想,你莫看着眼下屋院里的人事简单,你能照料得过来,日后等你有了身孕就明白了,琐琐碎碎接踵而来,再是能干也难独力支撑,你既要养育子女,还得料理家务,难免分心顾得了这头顾不得那头,身边可离不开帮手,有的事可以交给仆妇,但有的事……总不能一直让仆妇照应夫主,你还是劝一劝庭哥儿,纳妾的事儿可不能这样任性。”

    春归:……

    她就知道就算赵大爷自己宣称不纳妾室,到头来仍然会归咎于她。

    “祖母,这事是孙儿执意决断,不听劝解。”兰庭道:“庭并不敢责备叔父纳妾,更不敢妄言叔父纳妾即为耽于美色,庭之所以作此决定,无非严以律己而已,实因先祖对庭寄望厚重,又肩负着一门兴盛之责,庭不得不谨小慎微。

    二叔指责庭谤毁皇室法度,那就更是无稽之谈了,这样的说法不仅关系侄儿一己,甚至可能株连阖族,所以庭不得不警诫二叔务必慎言!

    至于子嗣繁荣,庭与流俗认知有异,以为此乃时命而不由人己,强求实在无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