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六章 诸葛遗风 (第3/3页)
的民风。南海师太做为诸葛孔明丞相的后人,自然继承了家风,受所有人尊敬。 大家知道定军山下有武侯墓,就决定要去祭奠一番。 九月末的一天,大家早早准备停当,决定到武侯墓去祭拜。南海师太、普陀寺慧远方丈、云雾寺建德方丈、孤独门掌门诸葛汉水、白莲教杨玉娇、香山派掌门林香玲、张莲英、林正等四百多人向武侯墓赶去。乾明寺文幻法师和另外一百多人被留在寺内看守寺院。 沿着乡间土路前行,不时看到山坡上密密麻麻的桑树,许多枝干粗大的一人展开双手还无法抱住。尽管已经落叶,但还是生机勃勃。诸葛汉水介绍道“这些大桑树就是当年先祖诸葛孔明丞相引导百姓栽植的,离现在也有一千多岁了。” 经过近两个时辰的跋涉,大家终于来到定军山下。定军山苍翠欲滴,绿色的松树,巨大的汉柏长满整个山坡。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就长眠于此。 大家看到,定军山、少祖山下沿的九条小山岗环抱着武侯墓。建德方丈给大家介绍道“九条山岗由青沟、罔子沟、井沟、斩地沟、田家沟、牛角沟、瓦洞沟、龙嘴沟八条小溪分割而成。墓前上岗三层,自定军山向西叠浪而来,约三里许至此成眠弓形,古称“三台书案”。从少祖山下六岗向东势若游龙,倏起忽落五六里,至墓后形成新月者半里许,传为墓之正脉。新月之下,眠弓之内,豁然开张平地三百余亩,左右前后九支环抱,又如佛手,其天造地设实为人工所不能者。近墓四山,名曰“前书案梁、后笔峰山,左土地岭、右武山岗”,将武侯灵冢紧密围护。四山翠柏苍松、攒蔚川阜、遮天蔽日,难觅神冢。” 走近,只见高冢巍然,古建成群,古树森森,修竹异木,花香鸟语,一条小溪从墓前蜿蜒而过,淙淙流水,为墓区增添几分神秘色彩和灵气。 墓地大门口,有一汉白玉巨石碑,上面有模糊的碑文。建德方丈看后给众人解释道“碑文意思大致是诸葛亮生前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官至丞相,武乡侯,死后谥“忠武侯”,千百年来,人们称其墓地为“武侯墓”。公元234年,诸葛亮在第六次北伐曹魏时,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蜀汉朝廷遵其遗命,归葬于定军山下。” 早有人给看守墓园的执事通报,只见一名中年汉子带领六名执事迎出门外,看到南海师太,中年汉子深施一礼说“不知师太光临,有失远迎。诸葛平拜见师太。”其他六名执事也向南海师太和众人施礼。南海师太对诸葛平和六名执事说“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武林人士前来祭拜先祖,你们可在前引路。” 诸葛平在前,其他六名执事分别在队伍中后引导大家进入墓园大门。进入大殿后,大家看到大殿正中神台上,端坐诸葛亮塑像,纶巾、羽扇、鹤氅,神态庄严。诸葛亮塑像的两旁是印、剑二僮侍立,其下关兴、张苞身披铠甲,手握令箭、神鞭,威武雄猛,护持左右,使人肃然起敬。关兴和张苞是关羽和张飞的儿子,是诸葛亮北伐的得力大将。大家纷纷跪地叩头,烧香,缅怀诸葛丞相。 大家在诸葛平等执事的引导下,在南海师太、诸葛汉水和建德方丈的带领下,起身,肃立,绕过大殿来到后面的墓地所在。诸葛汉水对众人说“先祖诸葛丞相墓东西向,头西脚东,取“永怀西蜀、兴复汉室”之意。”大家看到,诸葛亮的墓,四周有砖墙环绕,在墓前有一个小亭子,亭子内竖有石碑,上面刻着“汉诸葛忠武侯之墓”。在墓的后面,有古桂两株,主干粗如水缸,诸葛平给大家介绍说是“双桂护墓”,是汉代栽种的,每当开花时节,十里飘香。拜殿前汉柏上缠绕着一蔓生植物,南海师太介绍说“它名叫“凌霄花”,俗名“爬柏凌霄树”。其叶似香椿而色翠,花似牵牛而色赤,每年自夏至开花到立秋止,花期长达百日之久。每花开季节,朝开暮落,遍地红英。远而望之,只见苍苍翠柏之中,点缀着朵朵红花,红绿相映,娇艳之极,给人以千年古柏开红花之感,煞是好看。凑霄花,象征先祖诸葛亮丞相兴复汉室,鞠躬尽瘁,为国为民的高风亮节。” 祭拜完毕后,南海师太说“离此十里之地的汉江对岸,还有先祖诸葛丞相的祠庙,是公元263年蜀汉后主刘禅下诏建立的。祠庙所在地名叫武侯坪。祠内有自魏晋以来,历代名人纪念留下的诸多碑文和墨迹。如唐朝李商隐、宋朝陆游等都留有缅怀诗句。祠内有鼓楼,鼓楼东院有“旱莲”一株,高约三丈,粗如小铁锅,为稀有的植物,春初开花,类似莲花,芳香数里,人们把它理解为是先祖淡泊清廉的象征。以后有机会,我欢迎大家前去。今天就此返回了。”大家感觉受益非浅,随向诸葛平和六位执事一一告辞。在返回的路上,大家一路谈论,一路深思,恋恋不舍,意犹未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