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秘事_第八章 张氏族人大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 张氏族人大会 (第2/3页)

  腊月二十四,杀张氏家族唯一为过年而喂养的一头猪。这头猪要招待分布在外地的张氏族人和亲戚,要用来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祭祀祖先、过节。以前,年境好时,张氏家族年底要杀几十头猪,一部分过节吃,一部分做成腊rou来年用。猪rou切割好后,按习俗照例要当天煮一块新鲜rou,赏鲜。所以,孩子们最盼望腊月二十四这天了,可以吃新鲜rou。但猪头和猪尾巴不许吃,要放到大年三十晚上享用。张家大院于是又是开宴席,吃rou。还是辈分低的人端着碗在屋檐下津津有味的吃。但他们没有一丝的不愉快,因为辈分高的都是他们的长辈,自己也有做长辈的那一天啊。一些年级很轻,但辈分很高的人,这时格外得意,因为他们受到了比他们大许多岁的晚辈的敬重。

    腊月二十五,套牛磨豆腐。女人和孩子们套上牛,在几个大石碾子上磨豆浆。女人上豆子,接豆浆。孩子拉着被蒙住眼睛的耕牛转圈圈,拉石碾。手工点菜豆腐是秦岭山中人过年必不可少的主菜。红烧豆腐、炕豆腐、油炸豆腐、烘豆腐干、凉拌豆腐丝、小葱拌豆腐、炖豆腐、麻辣豆腐、做臭豆腐等都是春节餐桌上的美味。

    好不容易忙到大年三十。这天张远山和张远贵放下手头的活,专司迎客收礼。张月明和一些晚辈则给每个门上贴春联。张家大院各种类型的门近百个,贴春联也不是个简单的活。

    为什么要收礼呢秦岭山里的人有规矩,平时走亲访友可以空着手,但过春节再穷也要拿礼互相拜年,彼此祝福来年兴旺发达。张氏家族还有更大的原因。人们从四面八方回张氏老屋过年团圆,人最多时达千人,这么多人的吃喝谁家也负担不起。所以张氏历代立下规矩,凡是从外地回来过节聚会的张氏族人和亲戚必须自带粮食。这样经过几十代人的沿乘就成了习惯。不需再要求,族人和亲戚们回来过节都多少不同的带粮食、蔬菜、水果、rou品。时间长了,还形成了攀比。谁回来拿的东西和礼多,说明谁在外面就混得最好,人们都羡慕和热情的对待他。拿礼少的,自认别人不说自己也觉得混得不行,只能往人后面躲。

    虽然腊月三十这天,大雪纷飞,但散布在各地的张氏族人陆续回到桃花村。首先回来的是张珩族长的几位兄弟和堂兄弟。他们有几人做生意家业很大,有几位做过小官。带回来的东西也各不相同。张珩族长的同父异母的五弟张理在汉中府开有旅馆、酒楼、布匹庄,带回来整整一马车的东西。八麻袋大米,三麻袋小麦,几大箱蔬菜,上百斤猪rou、鱼rou、鸡rou,还给族长做了四身衣服,买了一个皮帽子。其他人拿回来的东西也不少。

    天黑了,能赶回来的张氏族人近百人。每到一位,张远山就忙着给安排吃饭、住宿,张远贵就忙着清点礼物,登记造册。张家大院和桃花山庄早就整理出了几十间客房,被褥也是许多年前都准备好的。

    掌灯时分,张珩族长走在前面,张氏从外面赶回来的族人紧随其后,在桃花村常驻的张氏族人走在队伍最后面。人们有手拿香蜡纸钱的,有手拿祭品的,有手拿烧纸的,有手拿鞭炮的,还有手拿白酒的等等。浩浩荡荡的队伍向张氏祖坟墓地走去。大家赶到祖坟墓地,开始用手清理祖坟上的落叶和杂草,把每座祖坟的坟前清理干净。人多,七手八脚很快清理好。接着开始分纸钱,分香蜡。大家一字排开,站成几排,依旧是张珩族长站在最前面。上香,点蜡,摆放祭品,斟酒,烧纸钱,三磕头,祷告,祝福,许愿,乞求保佑,烧纸,放鞭炮,覆土等程序一一有序进行。程序完后,来时走在前面的,回时依旧走在队伍的前面,没有混乱的队形,每个人都很严肃。需要提出的是,在当年和代表该年的属相不合的男女不允许去上坟。

    回到大堂屋后,每个人都要到大铜盆去洗手,名曰金盆净手。净完手,开始到张家大祠堂去拜祖先。程序还是很严格,磕头、拜祖、上香、燃蜡、供奉等。忙活半天,已快深夜,人们都已饥肠辘辘。这时团年大戏正式开始,族人大会也在饭后进行。团年饭格外丰盛,由张氏家族最有名的厨子亲自cao刀。每桌八道凉菜,八碗油炸果子,八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