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1节 (第3/4页)
爷端着茶碗一哂,“不都说儿子多像母亲么,怎么不像木香啊?” “像谁不一样,孩子大人平安就好。”裴老太太笑弯了眼,“这不是我说嘴,论相貌还是如玉更出挑。” “男孩子,性情好才是真正的好。”裴老太爷说,“收拾些滋补物什,着人给木香送去。北疆那里其实什么都有,可这也是咱们做祖父母的心意。老白去的早,要是老白活着,我们老哥儿俩还能喝一盅。” 裴老太太也一直感激当初白老太爷救自家老头子的事,闻言缓声劝道,“只要孩子们好,咱们老亲家泉下有知,定也是欣慰的。”裴老太太手肘悄悄顶老头子一记,小声道,“当初我总担心木香家里单薄,就她一个。这孩子还真如你算的那般,跟如玉命格相合,多子多孙的命。” “行了行了,你还有脸挑别人。你当裴如玉什么出众人物啊,不就考个状元,看把你轻狂的,你看看木香,不远千里的跟他去北疆,一点儿不嫌苦不嫌累,这样的好闺女哪里寻去?还说这样的话!你孙子对不住人家的地方多了去,你哪里知道他干的那些好事,换个旁人早跟他一拍两散了!”裴老太爷心说,裴如玉也就是一张好脸,木香那闺女则是犯了所有年轻女孩子都容易犯的错,稀罕俊俏小伙子,才叫裴如玉捡了这天大便宜!裴如玉也不算命里无福了! 如今曾孙竟长得像裴如玉,难不成以后也是个靠脸吃饭的! “看你说的,如玉也很出众的。”裴老太太不满老头子这话。 “出众到北疆去了。” 裴老太太气噎,简直跟这老头子说不到成块儿,当初也不知自己怎地眼瞎相中这么头驴!裴老太爷不管老妻拿白眼翻他,他老人家乐滋滋的喝了几盅小酒,拿出祖传的玉佩给老妻说,“这个给木香捎去,我虽与裴如玉断绝关系,不再是祖孙,木香却是与我的孙女是一样的。这个给阿秀收着吧。” 裴老太太看他嘴硬,这虽只是块不值钱的青玉,却是自曾祖传下来的,一直都是传予长房,原本该传给裴如玉的,如今祖孙俩形同陌路,裴老太爷断不服软,他干脆传给曾孙裴秀。 裴老太太哼一声,夺过玉匣,自己妥妥的收了起来,准备装箱的时候一并给曾孙捎去!裴老太爷又说,“今年得的南面儿的新茶给小七捎些去,他这总算有了着落。当年三弟去前,把他托付给咱们,这些年我就担心以后到了地府不好跟三弟交待。” “这叫什么话,小七有小七的姻缘。” 裴老太爷偷笑,说,“小七平时就爱吃辣的,约摸亲家太太性子辣投了他的缘。” “你这也叫大伯说的话。”裴老太太也忍不住笑,通过头准备歇了,“不管怎么说,小七有个伴儿,以后过日子比孤独一人有滋味的多。” 晚上因多吃了几杯酒,裴老太爷说了几句话,倒头便睡,一夜酣声如雷,畅意无比,就是吵得裴老太太一宿没睡好,气的夜间偷偷揪裴老太爷耳朵数次! 第92章 好心疼大爷哟~ 如同旧诗中说的那般,春风不度玉门关。 其实在出了萧关后, 裴家仆婢便觉大开眼界, 此生方知世间有这般荒凉萧索的路途。倘非有小九叔一路代为打点, 他们靠自己怕是根本走不到出关这一刻, 更不必提到月湾县给大爷、大奶奶和小少爷请安了。 能跟出来的,都是忠仆。尤其年长些的老仆,四十来岁,说句看着裴如玉长大都不为过, 想到裴如玉自出生起,皆是在老太太老太爷跟前百般细致的长大, 如今却是在离家几千里外,这样的穷地方为官。这些老仆心中倒有说不出来的心疼伤感。 李忠媳妇想到大爷幼时生病, 一夜一夜的哭,老太爷白天在衙门做官, 晚上就抱着他,给他轻轻的打扇, 哄他睡觉。如今祖孙俩恩断义绝,再不来往,大爷又在这荒凉大漠受苦, 只要一想到此事,她这个做下人都伤心难受。 与李忠媳妇一样想法的就是裴太太的陪房郑诚家的,两位管事媳妇原本一个是老太太的心腹,一个是裴太太的陪房,在府中其实有些微妙的竞争关系, 今日远行,却是忽然就由平日间的虚客套转为了老姐妹的贴心。 她们尤其佩服小九叔一行,虽是商贾,行事当真俐落周到。联想到大奶奶为人,虽则出身差些,脾气也坏,却是肯跟着大爷千里迢迢来北疆就任,乡下姑娘泼辣,还能在这样的穷僻地方生下小爷,可知大奶奶如同她娘家族人一般,就仿佛这茫茫戈壁滩上生长着的胡扬,虽不若牡丹芍药美丽,却是耐得住风沙经得住风霜,令人敬佩! 裴家人和小九叔是七月初到的月湾县,一路上裴家人自觉大事小情也见识了许多,这一次却又让他们震憾们。他们走过关外沙州那样的大城,也经过三五户牧民组成的村落,百户聚居便可称县城的地方。原本以为大爷就任的县也是那种百来户人家的北疆地界儿,好些的能有个城门城墙,再简单些的县城,可能整个县城也就一条街巷,他家大爷顶着县令的名儿,干着里长的活儿,日子荒凉冷落,好些的能有几间地窝子几间泥坯房,差些就只能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