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72节 (第2/2页)
向她道歉。 季曼玉摇头,“没关系,你在大哥那过关了,看来这次瞒我偷跑出去是有正事要做。” “既然是正事我也不好怪你,只是下一次不要瞒我了,直接告诉我去哪里吧。” —— 时间已经是大年二十六,距离除夕夜不过四天时间。街道外已经有了些过年的红火喜庆,衡玉一大清早是在小孩子们放鞭炮的欢呼声中睁开眼睛的。 她站在窗边看了好一会儿,脸上多了些笑容。 今天季父也从外地赶回到家。有关衡玉的事情,三兄妹都默契的隐瞒下来,没有告诉季父听。 不过在饭桌上,季父却主动提及了东北的事情,“过完年后,我会代表我们商会,运送一批物资到东北。” 季父是个爱国商人,生意的规模又越做越大,有如此义举不足为奇。 衡玉最先拱手赞道:“爹爹慷慨大义,实在是我辈楷模。” 季父失笑,虚空点了点她,“你啊,又在胡闹,都要过年了还生这么一场大病,怎么就没想过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呢。” 衡玉摊手做无辜状。 过年这段时间,东瀛军队的进攻收敛了些,衡玉每天早上翻看报纸,就知道东北那边没出什么大岔子。 当然,小规模的摩擦和试探性攻击肯定少不了。 在报纸上,衡玉还看到一则新闻,是说星乐药品厂出资修建一条从锦州通往沈阳的铁路,年后就会开工修建。 看来王叔那边的沟通很顺利。 等到了大年初五,季斯年就要重新回特务处了。离家前,他去找衡玉谈话。 季斯年揉了一把衡玉重新剪短的头发,“什么时候去锦州?” “订好了后天下午的票。” “郑上尉说在火车站看到你身边围着几个黑衣人,他们是你老师派来护送你的吗?” 衡玉点头,肯定了季斯年的判断,“大哥你放心吧,老师在锦州有一定根基,绝对绝对可以庇护我平安。” ……他除了放心,又能怎么样呢? 总不能拦着她不去锦州。 季斯年长臂一伸,直接将她抱在怀里,沉声道:“好好照顾自己。” “祝你平安。” 仅此而已。 这两句话,就包含着他最真切的祝福。 目送着季斯年离开家,随后,季父也要前往东北,不过他的目的地是黑龙江。 直到大年初七这天下午,衡玉才挥手和季曼玉告别,“大姐,我也要走啦,你在家好好待着。” 季曼玉脸上没有笑容,“小妹,你要去的地方,是不是东北?” 衡玉微愣。 “我自己猜出来的。爹,大哥二弟还有你,都在为我们的民族做些什么,我想和你说的是,我虽然没你们的勇气和谋略,但我身为文人,笔杆子就是我的枪杆子,我会用我的笔写出文章鼓舞华夏百姓,赚得的稿费虽然不多,但也会拿去支援前线战士的。” 季曼玉上前,抱住衡玉,“其实我是想告诉你,我们一家人永远都待在一起。” 不是形式上的待在一起,而是就算分隔各地,最崇高远大的理想信念其实是完全一致的。 谁会不希望生于斯长于斯的国家能重现荣光呢? 站在季家门口,衡玉透过紧闭的铁门望向里面,隐约可以看到季曼玉站在二楼窗台朝她用力挥手。 四年前那个沉浸在自己的哀伤情绪里的姑娘,原来现在已经变得如此勇敢,眼界不再囿于一方天地。 衡玉抬手,朝着季曼玉挥了挥,转身上车赶往火车站。 —— 大概是过了个辞旧迎新的新年,衡玉再回到锦州时,感觉锦州的紧张气氛消散了些许。 等她问起王叔,才从王叔口中得知真正的答案,“听说红党现在在争取和果党和谈,双方暂停内战一致对外。” 所以,街上的热闹气氛是因为百姓们觉得,政府会往东北调遣更多的军队才产生的吗? 对这件事,衡玉没王叔那么乐观。 事情也果真如她所料,这场和谈的结果并不顺利。 为此,各地舆论沸沸扬扬,报纸上刊登的文章都在谴责国民政府专注内战、忽略东北同胞危亡。 不过这些年在衡玉要钱给钱、要武器送图纸送飞机的帮助下,红党的武装发展还是不错的,而且底气也足。 ——你不愿意和谈是吧,那没有关系,我们自己派军队到东北参加反抗。 ——如果我们的军队到了东北你还敢派人围剿我们,那你就是完全不顾及民族大义! 总之,和谈虽然失败,但还是有好消息的,那就是红党要派军队赶赴东北,加入战局。 看完报纸的报道后,衡玉勾唇笑了下。 实在是,红党的处理方式太合她的胃口了。 衡玉扭头对王叔道:“王叔,物资准备好了吗?等红党的先遣军队到了就给他们送过去吧,他们长途跋涉到东北,估计物资不好筹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