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67节 (第2/2页)
你自去姑苏,我这就和褚太后商议为你加九锡。” 桓温退兵姑苏后,开始缠绵病榻,就是不肯闭眼,等着朝廷给他加九锡,小儿子桓玄时常派人去建康城催促,可是谢安总是拖延,不是嫌弃锡文写的不好,就是说九种礼器尚未完成,一拖就是三个月。 桓温望眼欲穿,加九锡迟迟不来,桓温只得先交代后事,他把兵权交给弟弟桓冲,把自己南郡公的爵位交给小儿子桓玄承袭。 他的长子、世子桓熙傻眼了:兵权是叔父的,爵位是弟弟的,我什么都没有? 桓温临终前,见加九锡的圣旨还没来,他不甘心死啊,此时的他终于体会到了当年王敦临死之前的不甘和绝望,也唱起了曹cao的《龟虽寿》: “……腾蛇乘雾,终为灰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唱到此处,桓温气绝,他悬崖勒马,结局比王敦要好一些。 桓温一死,不甘心的世子桓熙立刻搞事情,他联合叔父桓秘,弟弟桓济,来弄死得了兵权的叔父桓冲和得了爵位的弟弟桓玄。 事败,桓冲和桓玄将这三人流放到长沙软禁起来了。 桓玄始终忘不了父亲桓温临死前的绝望,将仇恨埋在心底,发誓将来必定要灭了大晋,为父亲报仇。 我们谯郡桓氏,最擅长的事情就是为父报仇。 桓温一死,一场箭在弦上的内讧平息,谢安凭借此功一跃成为大司徒。 又过了几年,谢安勤奋务实,又是太后褚蒜子的舅舅家族人,无论皇族还是士族都支持他,谢安一飞冲飞,成为大晋宰相。 人人都赞谢安有当年王导的风范。 谢安谦虚,忙道愧不担当。 此时长江以北,秦国皇帝苻坚一统中原,兵强马壮,发誓打到江南去,一同天下。 苻坚是一代雄主,组织了军队加上运送粮草的民夫,号称九十七万军,去攻打大晋。 苻坚自信的很,“大晋自觉有长江天险可以阻止我秦国大军,却不知我大秦九十七万军队,往长江里投掷马鞭,就能把江水阻断,长江天险有什么好怕的?” 苻坚“投鞭断流”之语传到大晋,顿时人心惶惶,秦国九十七万大军压境,而大晋能够拿出十万军队就不错了。 唯有宰相谢安不慌不忙,派出自家陈郡谢氏的子弟——谢玄,谢石,谢琰,这三人都是家族培养出来最得力的将才,目前陈郡谢氏已经是大晋风头最盛的家族。 谢家最近几年和郗鉴的后人一起训练善战的八万北府兵,是一支精锐之师。 秦国皇帝苻坚登山看到大晋的北府兵排兵布阵,士气高昂,很受震撼,就连看到一草一木,都觉得是大晋的士兵,感叹道:“草木皆兵,我太小瞧大晋军队了。” 苻坚隐隐有些后悔,觉得自己太轻敌,但是……来都来了,是吧! 总不能带着号称百万雄师来一趟就走,于是苻坚按捺住心中的不安,下令军队继续前行,行军太远了,粮草不够,苻坚分兵去拦截大晋的粮食,以供给自己军队。 大晋后方,一支运粮的队伍在夜里遭遇袭击,但是这支运粮队伍很是顽强,一次次打退了秦军。 秦军一心夺粮食,紧紧咬住运粮队伍不放,实行车轮战术,要拖死队伍,抢走粮食。 就像运粮队伍被秦军撕出一道口子时,半路杀出一支队伍,打着大晋的旗帜,这支队伍的首领无比凶猛,箭无虚发,射死一大片之后,两军近战,拔出一炳寒光四射的长剑,锋利无比,在马背上砍人头如切菜瓜。 秦军见势不妙,只得撤退。 银发如雪的王悦和清河携手从运粮队伍里走出来,对为首那人笑道:“看到那把剑,就知道是你,你不在蜀地含饴弄孙,跑到这里凑热闹了。” 正是荀灌,荀灌下马,摘下头盔擦汗,她也是一头白发,但双目有神,腰杆挺得笔直,还很能打。 三人都是八十出头、发如雪的老年人了。 十年前,王悦清河送走了曹淑,之后两天,又送走了潘美人。 他们在潘美人的墓地了埋了二十万钱,送给这位活的最长的大赢家,完成了羊献容,曹淑和潘美人的赌约。 去年,荀灌送走了丈夫周抚。 时光兜兜转转,朝如青丝暮成雪,清河和王悦又神奇的遇到了荀灌,就像十二岁那年在洛阳街头,清河王悦遇到了男装的荀灌一样。 荀灌笑道:“我的儿子都开始含饴弄孙了,我不擅长此道。他们镇守蜀地,我反正闲的没事,大晋存亡在此一战,我不能袖手旁观,就带着一百多个护卫来支援。你们刚才也看见了,我虽老了,但还能打。你们两个送来这么多粮草,难怪被秦军盯上。我来护送你们,你们要去那里?” 王悦说道:“淝水。” 秦军和晋军即将在淝水决战。 荀灌擦完汗,戴上头盔,拔剑剑指淝水方向,“出发!” 看着荀灌风风火火,犹如当年的样子,清河和王悦都觉得自己重归年轻了,两人相视一笑,也跟着上马,追逐荀灌而去。 全文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