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95节 (第1/3页)
过了十来个铺子,阿萍找到了香气的源头。这是一家刚刚开张的铺子,王记胡饼铺。 胡饼刚刚出炉,因而格外的香,吸引了好多食客排队购买。 阿萍排在最后,门口有个憨态可掬的木头人,木头人脖子上套着一个中空的胡饼。 阿萍莫名觉得亲切,不禁伸手去摸木头人。 “姑娘不要动。”外头买胡饼的伙计说道:“天气太潮了,油漆未干。” 第113章 人面瓦当 胡饼铺子开在吴兴郡本地人地界,但是卖胡饼的伙计却是中原那边的口音,掺杂本地人的一些语调,有些四六不像,但是又能使得南北两边的人都听得懂。 阿萍闻言缩手,目光却一直落在脖子挂胡饼的木头人身上。 轮到她了,伙计问她要什么样的饼,分别是最普通的胡饼,牛奶做的乳饼以及加了牛骨髓的髓饼。 阿萍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乳饼。 阿萍咬了一口乳饼,熟悉的味道在舌尖上扩散开来,她左手打着伞,右手拿着胡饼,边走边吃,脚下卡卡作响的木屐都变得轻盈起来似的。 乳饼比药管用,一个乳饼下肚,阿萍头不疼了,心情也莫名愉悦起来,她出了城,去了郊外陈家的瓦当作坊。 瓦当,顾名思义,就是“挡住瓦片的东西”,其实就是瓦挡。 房顶铺上瓦片后,屋檐的末端最后一个瓦片会用圆形的灰陶片挡住瓦片中间的洞——因为瓦片都是波浪形状的,铺陈在屋顶上遮风拦雨,到了屋檐末端,波浪瓦片空中空出来洞不好看,所以用瓦片一样材质的圆形给“挡”住,所以叫瓦当。 陈家在洛阳的时候就烧制瓦当,百年传承,制作工艺精良,曾经给皇室烧制过珍贵的琉璃瓦当,当然,这东西是皇家用的,绝大部分都是和瓦片一样,用灰陶制作的圆形瓦当。 形象一点说,就是大小形状和月饼一样的灰陶片。 阿萍是个孝顺的姑娘,给父亲捎带了两个乳饼,“街上新开的王记胡饼点,吃起来和洛阳的一模一样,父亲尝一尝。” 陈父立刻紧张起来,“你……你记起洛阳……胡饼的味道了?” “吃起来好顺口,应该就是这个味道。”阿萍收起油纸伞,脱下木屐,去了作坊的里间。 跽坐在案几后面,她拿起刻刀,揭开了蒙在陶泥上的湿布,这块布使得陶泥保持湿润,这是用来给一块块瓦当印上花纹的模具。 瓦当上一般印的是云纹和绳纹,复杂一点的用兽纹,但阿萍雕刻的是最罕见人面纹。 她身后墙壁上贴着全是各种已经烧制成型的人面瓦当,各种表情,有生气、有笑容、有呲牙露出凶相、有温和的笑容、有大笑等等,就是现实中人类表情在灰陶制品上的抽象写意表达,看似粗矿,其实每个表情都耐人寻味。 这是阿萍创作出来的人面瓦当,刚开始的时候,阿萍只是作为养病时期的消遣,因她撞坏了脑子,忘记了父母教的调配陶泥,制模、印模、火窖的温度等等制作瓦当之法,父母重新交给她,她对瓦当的纹饰有了兴趣,就调配陶泥刻了一些人面表情瓦当,练手而已。 谁知有客人看中了独树一帜的人面瓦当,觉得有趣。 江南之地,百万中原侨民移民到了这里,他们都需要建房子,砖头瓦片瓦当等建筑材料成了必需品,陈家的生意一直很好。 或许是失去家园和很多家人的原因,灾难过后,在他乡重建一个新家,人们对“人”更加珍视,一个个表情各异的人面瓦得到了侨民的喜欢,陈家的生意居然比在洛阳的时候还要好了。 这也是陈父陈母坚持要女儿招赘的原因,这个女儿凭本事继承家业,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 父母问她是怎么想出来的,怎么一个个表情如此丰富传神? 阿萍说刻着刻着就刻出来了,其实她是按照经常入她梦的那个模糊的面孔刻下来的。 因为他是个男子,阿萍总不能说爹娘啊,我经常梦到一个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