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谋(出书版)_第7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4节 (第2/3页)

的人才能懂得武器。看了高峰就更明白小山,到过大海就更知道小沟。在或轻或重上没有私心,在或爱或憎上没有偏见;这样就能和秤一样公平,和镜子一样清楚了。

    “她这是在用论点文章的道理提醒朕如何识人、用人。”

    曾经以为已经走近她,以为自己已经很懂她,但是每靠近一步,每多懂一分,便又觉得彼此间其实隔了很远很远。

    似乎永远不知道她在想些什么。

    曾经不喜欢她的骄傲,但是现在已然彻底钦佩,因为她完全有骄傲的资本;

    曾经不喜欢她的疏远,现在却明白,她的疏远,只因为没人真正能与她对话;

    曾经不喜欢她的光芒,现在却为之难以自拔,因为她的完美让人无法不倾心。

    这样一个她,如果离开了,那么他的世界便注定残缺。

    附文心雕龙知音

    (原文)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

    (译文)正确的评论多么困难!评论固然难于正确,正确的评论家也不易遇见。要碰上正确的评论家,一千年也不过一两人吧!

    (原文)夫古来知音,多贱同而思古。所谓“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也。

    (译文)从古以来的评论家,常常轻视同时代的人而仰慕前代人,真像《鬼谷子》所说的:“天天在眼前就不稀罕,老远听到声名却不胜思慕。”

    (原文)会己则嗟讽,异我则沮弃,各执一偶之解,欲拟万端之变,所谓“东向而望,不见西墙”也。

    (译文)凡是合于自己脾胃的作品就称赏,不合的就不理会;各人拿自己片面的理解,来衡量多种多样的文章。这真像一个人只知道向东望去,自然永远看不到西边的墙一样。

    (原文)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矣。

    (译文)在或轻或重上没有私心,在或爱可憎上没有偏见;这样就能和秤一样公平,和镜子一样清楚了。

    第八十二章 两派相争险迭生

    乾清宫内灯火通明,康熙自宫正司回来后便在书案前挑灯夜读,静思不语。乾清宫尚仪女官春禧见了,便默默下去吩咐内膳房为皇上准备点心及羹汤。

    只是可惜,精致的点心与香浓的补汤放在一旁,皇上自始至终,看都没看一眼。春禧无奈,只得再次央求了顾问行前去提醒皇上要早些休息。顾问行暗暗叹了口气,硬着头皮跪在龙案之前。

    “皇上,好歹歇息片刻,一会儿还要上朝。”

    皇上依旧恍然不闻,过了半晌,才突然说道:“叫曹寅!”

    顾问行一愣,立即赶紧出去通传。

    在殿外当值的曹寅入内:“微臣曹寅,请皇上吩咐!”

    “遏必隆与鳌拜这两府可有动静?”皇上问。

    “回皇上,鳌拜晚膳时分由正门进入遏府,与遏必隆在书房彻夜长谈,直到此时仍未见出府,但从两府外围看去,似乎一切如常,兵丁与仆从并无异动。”曹寅回话。

    “并无异动?他们倒还真沉得住气!”康熙面色一变,腾地起身便走。

    “皇上!”曹寅以及李进朝等一众侍卫太监都愣了,他们自然不知皇上要去哪里。顾问行却心如明镜。果然,皇上出了乾清宫,大步急行,正是去往慈宁宫。

    此时,慈宁宫宫门紧闭,守夜的太监见皇上驾临,立即惊惶迎驾,而皇上自始至终未曾看任何人一眼,自长信门而入径直穿过慈宁广场,中间没有片刻耽搁便直入太皇太后寝宫。

    苏麻喇姑惊了一跳,忙着要阻拦通传,却只是片刻,皇上已然进到内室。

    太皇太后原本早已就寝,听到动静忙命人掌灯。

    刚刚坐起身子,披上一件大衣裳,但见康熙已然入内,却是二话不说只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皇上深夜闯宫这是要做什么?”太皇太后心中明白,她自是料到皇上这会儿来见她所为何事,不由面如黑布,目若深潭,显得十分不快。

    “孙儿请太皇太后出面,赦了昭妃。”康熙言之切切。

    “皇上若是为了这桩事情,就请回吧,这件事哀家现在不能管。”太皇太后断然回绝。

    “是不能管,还是不想管?”康熙想也未想便直接顶了回去。

    “是不想管,也不能管。”太皇太后看着年轻的天子,面色突然就颓废了下来,对身旁一脸忐忑的苏麻喇姑感慨道,“苏麻,你说说咱们怎么又教出一个痴情天子来?前车之鉴犹在,他阿玛的事情仿佛就是昨天才发生的,怎么他如今也是这样!”

    苏麻喇姑立即跪了下去:“皇上,快别惹太皇太后伤心了。”

    “皇玛嬷,孙儿的江山社稷,孙儿自己会仔细看住。孙儿的皇权一统,孙儿也自会去争、去保,实在不必牺牲一个弱质女流。”康熙对上太皇太后的眼睛,“孙儿知道,皇玛嬷一切的运筹帷幄都是为了孙儿,可是孙儿不想因此连累无辜。”

    “无辜?在这朝堂之上、宫廷之中,可有谁是真正无辜?”太皇太后冷冷一笑,越发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