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温香软玉抱满怀_第14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4节 (第1/3页)

    “哦,你是说服装店呀。”大婶恍然大悟,然后笑着道:“我在县城倒是逛过服装店,里面的衣服可漂亮了。不过,我们一般不到服装店买衣服,那里的衣服太贵了。阳光县城有一个市场,二楼专门卖衣服鞋子,要便宜得多。”

    曾文芳这才想起,这个年代,镇里确实很少服装店。每逢赶集日,会有很多人摆摊卖衣服,就在哪里摆呢?

    曾文芳一拍脑袋,这才记起来。街尾有一个市场,平时都是空荡荡的。每逢赶集日,就有很多商贩把衣服摆出来卖。到了20世纪以后,镇上才陆续开起了服装店、鞋店。这个时候,镇上确实还没有服装店呢。

    叶家的房子就对着那个市场,后来摆在外面街上的猪rou档、rou丸档、鸡档等转移到了那里,而服装早就不在那里摆了。所以,在曾文芳的记忆里,才会没有这一茬。

    今天是古山寨镇的圩日,那些商贩都是“三日赶三街”。比如青山镇是逢农历的三、六、九为圩日,古山镇则是在农历的一、四、七为圩日,另一个相邻的彭山镇的圩日就是逢农历二、五、八了。而在这三天里,商贩每天都会去不同的镇里摆摊。

    想通了这件事,曾文芳觉得要重新考虑服装生意。爸爸经营着早餐店,mama一个人到别的镇摆摊还是会劳累了些。如果只是在青山镇里摆摊,勤劳惯了的mama肯定会不同意,会觉得不去太可惜。

    那要怎么办呢?

    “妹仔是想买新衣服过年吗?”大婶见曾文芳付了钱之后一直在发呆,开口问道。

    “大婶开玩笑吧,哪有这么快过年呀。”曾文芳回过神来,觉得自己今天发愣的时候太多了,这种状态可不怎么好。

    “过年前,市场上的衣服会更多款式,如果妹仔不着急,不如等年前再来买衣服。”大婶笑道。

    曾文芳心里一动,对大婶灿然一笑:“谢谢大婶提醒,确实要在年前买好一些。选择多,还便宜。”

    “是啊,我在街上开店,经常到大年三十才去市场买衣服。那个时候,虽然款式没那么多,但却要便宜多了。那些货不卖出去,就得等明年,积压着也不划算,所以,商贩们都会低价卖出去。如果你家离街不远,也可以在年三十晚的时候来买衣服,保你能捡到便宜。”

    这位大婶说话爽快,还很热心。曾文芳在这条街上住了大半辈子,却没有见过她。或许,等她嫁入叶家之时,这位大婶已经没有开店了吧。

    第三十四章 在市场摆服装摊?

    曾文芳往家里走时,已经理顺了这些关系。镇里的富贵人家不多,自己如果想卖衣服,只能选择低中档的货。如果能选到质量好又便宜的货那就最好了。

    如今卖衣服,根本不用租店。只需要去管理市场的工作人员那里登记,租个摊位就可以了。

    另外,在镇里做服装,不用一年都做,只需要在年前摆卖一个月左右,赚上一笔钱就行了。

    不过,具体要去哪里进货,还得找熟人打听一下。最好能早点找到货源,先让母亲在镇上摆摊,等自己姐弟放寒假后,就可以帮母亲一起卖衣服。

    如果生意好,也可以去别的镇赶集。

    “唉,如果有一辆自行车就好了。”

    曾文芳想到要去距离青山镇十多公里的彭山镇,走路去不是不可以,但如果挑着一大堆的衣服走那么远的路,就有些不切实际了。

    曾文芳记得上辈子到过一个初中同学家,她家是万元户。家里有两层的小楼房、有拖拉机,还有自行车。听说,后来还买了一部红鸡公(就是嘉陵摩托车)。这日子,比21世纪的“有车有房”一族还要幸福得多。

    曾文芳觉得,八十年代的万元户差不多就相当于21世纪住别墅、开奔驰的亿万富翁了。

    1978年许多大城市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现在才1986年,青山镇只是一个偏僻的乡镇。改革开放的春风还吹不到这里,或者是吹到了,但那风还不够猛烈。曾文芳想,赚钱得顺应时代潮流,这个时代,一个乡镇有几个万元户就了不得了。

    邻村有个做瓦窑的大叔,被镇里评上了万元户,胸前戴着大红花上台领奖。记得母亲在农闲时,还曾去瓦窑做挑泥工。一天累得腰酸背疼,挣不到一元钱。

    曾文芳想,过一两年,自己家赚了钱成了万元户,是不是让爸爸上台领奖呢。

    “先别想这个,还是盘算盘算家里的收入,看看除去进货,能不能匀出一些钱来买自行车。”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