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2节 (第2/3页)
的和离书吧。” 俞氏没能在于书燕这儿讨到好,心想着人是留不住了,也不能因此事让母子之间起了间隙,她还是尽早想法子弄到儿子的和离书要紧。 俞氏想到这个儿媳妇迟早会离开秦家的门,再想到乡试也得三年后,这三年时间够她周旋的,于是叮嘱道:“既然如此,我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但是你一定得记住了,不准怀上我楚儿的孩子,你若怀上,也休怪我不客气。” “不会。” 于书燕说得很决绝。 俞氏只好出了东屋的门,原本等在外头的毛氏看到婆母又平静下来,只觉得不可思议,四弟妹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为何只要四弟妹要做的事便必定能成。 毛氏要跟着俞氏进屋,顺势打探一下,没想俞氏不耐烦的催着她去扫地,毛氏只好一脸悻悻地拿起扫帚。 于书燕来到书房,心想着倒可以找几本书拿去县城里,没事的时候可以看一看,想来通过这一次,她婆母是铁了心要去弄和离书的,不久的将来她便能和离了。 于书燕在秦家呆了数日,秦楚再次归来,这一次他已经安排好了,乘着于书燕在桃花村的时候,他便偷偷地往西市小院布置了一下,连着石家兄妹都瞒着于书燕,全部听信了秦楚的话。 这一次秦楚归来是来接媳妇回县城的,先前秦楚没有说出口,是不希望媳妇这几日在家里受委屈。 傍晚归来,秦楚便去了正堂房,与俞氏聊了好一会儿,俞氏心情很不好,她看出来了,这个儿子极为有主见,他认定的事她是改变不了的,他跟前头的三位大兄不同,唯独这个四儿子不再听她的话。 俞氏心情不好,第二日四房小夫妻要离开桃花村住县城里去,俞氏却是没有起床,也不曾送送两人,院里只有三个兄长和三位嫂子,连着秦有富也没有现身。 秦楚岂会不知道爹娘的心思,可是他更知道他要的是什么,这个媳妇是他自己选的,自然他要好好护起来,以后就每个月回来一趟吧。 秦楚叫大哥劝劝爹娘,他跟于书燕进入马车,马车开动往县城里去。 而秦家院里三个哥哥却各怀心思,三位嫂子更是如此,要是自家丈夫也能有四弟这么护妻就好了,他们也不想呆在秦家院。 几人回屋后,史氏再次说起娘家爹娘的提议,建议他们小夫妻一起去镇上开铺子,由史家出本钱,甚至连铺子都找到了,这样的话,史氏便可以不必留在秦家,他们还能有自己的小日子,还能赚些小钱,也不再拘紧,没想秦乐一口拒绝。 “四弟这个时候离开,爹娘正伤心之际,你却让我现在跟着你去镇上,岂不是伤透了爹娘的心,咱们在村里头有什么不好?我从小到大只会种田,不会行商,再说商人名声又不好,咱们四弟还得考取功名的,岂能坏了他的名声。” “行商怎么名声不好了?有吃有喝的不好么?在乎这些虚名作甚,再说四弟考取功名也临不到咱们cao心的,我不过是想跟你过过两人的小日子,为何这样你都不愿意呢?” 史氏想到木纳又孝顺的丈夫,心头存着一把火气,他们史家明明有银子,也请得起仆人,偏生要嫁到这秦家院里来受罪,每日还得做这么多的事来。 说到这儿,史氏一股脑的将心头的怒话全说了,“秦乐,你们秦家都是自己找罪受,一百亩田地算得了什么,秦家养着一个读书郎,却还要做什么好人,把家里的余钱捐给村里头,要做什么秦大善人。” “也不想想家底有多少?做善人就算了,可是爹娘又好面子,竟然还被村里人欺负,秦家有田地,凭什么要受村里人的气,要这个虚名有何意义。” “说起这事,我看四弟妹就通透的多,上一次若没有四弟妹出头,你们秦家指不定还得捐五十两银子去,家里人过得跟长工有什么区别,可是为了这名声,却不惜苦了自己人。” 史氏还要发牢sao,秦乐却冷了脸,“什么是我们秦家,你嫁进我秦家,秦家便也是你的家,这些事以后你不必讲了,母亲要做的事自有母亲的道理,连爹都没有要说什么,你又有什么资格?” 第116章 落草为寇的于英改 “我秦家好善,也是我们的本心,不仅是因为名声的缘故,桃花毕竟是我秦家的本家,对待本家人自是要好的。” 秦乐的话刺痛了史氏,史氏捂着脸哭了起来,她一心想去镇上开铺子,耐不住嫁到了这秦家,却处处受制。 且不说这秦家院里的事,先说那巴东郡福城外的土匪寨里,最近府城的官衙派了三波人马过来缴匪,没想都没办成。 福城外五十里路的样子,有一座高山,周围还有五六座小山,那土匪寨子就建在这处高山之上,入寨门便有机关,一般人不小心闯入,必定被乱箭射死,所以缴匪一直不能进行,全部折损在此处了。 而寨里头最近干了几票大生意,那寨主姓莫名强,此人功夫虽不高,却心思灵活,懂机关术,还极有脑子,他与一般匪徒不一样,劫个财还要用到一些计谋,所以这些官衙里的差兵根本捉不住他们。 莫强最近得到了一名得力属下,正是于英改了。 一身抱负的于英改坐在二当家的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