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修的文物成精了_第2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3节 (第2/2页)

人。那天闹剧刚结束,本着损失最小化的精神,他马上就打起合作的主意。

    要是真能三顾茅庐把这人给挖来,那以后就是他的活招牌,连上次被他狠狠打脸的糗事都能丧事喜办,变成一桩美谈。

    陈亮寻思,看他又是“借住”又是“待业”的,大约是个怀才不遇的艺术家,吃泡面吃到吐的那种,急需金主撒钱。

    自己多出点钱,再说点好话,人家一定能把自己当伯乐。

    他连合同都拟好了,文件袋里取出来:“报酬嘛,我可以按市场最高价……”

    佟彤一乐,马上问:“市场最高价是多少?”

    陈亮笑道:“你先问他愿不愿意。”

    好嘛,这位小爷也是个人精。好在态度还算诚恳。

    那佟彤也就跟他诚恳一下:“我朋友不差钱。你知道他每个月生活费多少吗?”

    陈亮一怔,心想哦豁,原来是个二代。

    他试探问:“一万?”

    佟彤笑而不语。

    “五万?”

    佟彤摇摇头。

    陈亮慌了:“六……六位数?”

    其实佟彤也不知道具体数字。她只知道,去年国家给故宫的专项拨款预算是11.2亿。而半年以前,为了接待某国家领导人,院长拍板投入了“一小笔资金”用来升级修缮文物库房,金额是四个亿。

    陈亮成功被她忽悠住了,笑容逐渐消失,慢慢把合同塞回文件袋。

    他讪讪道:“那个,其实……他要是有兴趣,也可以合作入股,享受一下创业的乐趣……我是真觉得他特别适合这一行……当个兴趣爱好也可以……”

    佟彤不好意思再逗人家了,说:“我去和他商量一下。”

    其实她也知道,陈亮作为“国内水墨刺青第一人”,能拿出手的报酬定然也很可观。要是换了她做主角,说不定已经在线跟老康辞职了。

    但希孟连身份证都没有,让他抛头露面讨生活,迟早惹麻烦。

    况且他只准备在人间待六个月……

    错亿啊!

    陈亮见她似乎是婉拒了,连忙递过手机。

    “加下微信吧,这个是我私人号。要是商量好了,千万告诉我啊!”

    *

    佟彤跟希孟说起陈亮的邀约,不出所料,他表示没兴趣。

    “我还不如在家看电视。”

    作为画界天才,他在其他领域也近似学霸。在读完了佟彤老爸的藏书之后,他最近开始学英语。每天下午五点准时收看少儿频道的英文启蒙节目。

    他从她手里拿过遥控器,轻轻按两下,电视里就传出了欢快的:

    “i'm fihank you, and you”

    作者有话要说:  故宫的财政拨款那段,都是故宫前院长单霁翔的新闻采访里说的~

    大家都想看哪些文物出镜,可以在评论区里提吖o(* ̄▽ ̄*)o

    第18章 女装大佬

    佟彤也就把这事抛在脑后了。最近工作忙,组里新接了几样修复任务,佟彤刚刚转正,决心加倍表现。

    故宫刚刚从海外拍卖会购回一幅青绿山水,急需抢救性修复。

    同样是宋代画院出品。但和《千里江山图》不同,它的用色谨慎而含蓄,山石树木也更加狷瘦沧桑。如果《千里江山图》的化形是蓬勃的少年,这幅画就像是个阅遍世情、郁郁寡欢的中年。

    书画修复过程繁复,扫描、鉴定、清洗、揭裱、贴折条、补色、固色……

    佟彤尚处于学徒期,主要跟着打下手。

    由于海外藏家保存不善,这幅画的绢面磨损严重,甚至有虫蛀迹象。文物局特批,剪了半厘米同样是文物的明代的绢,一丝一丝的织补上去。

    但还有不少“疑难杂症”,大家研究了几个星期都无从下手。比如三四部分交接处,长亭底部那块疲损 ,是被古代一个不负责任的工匠补的,边缘早就开始起伏卷翘发脆。书画组的师傅们无不痛心疾首。

    刘祺连女朋友都顾不上了,食堂吃饭的时候,不顾手机滴滴滴乱响,只是目光呆滞。

    “那人到底用的什么浆糊啊?那人到底用的什么浆糊啊?”

    就因为分析不清楚成分,前辈们不敢轻易修这一块儿。刮掉明显不合适的部分,就只能是“保持现状”。

    “实验室那边说,再给他们一个月时间,要一样样排查。”师姐海晨浏览微信,一边皱眉,“黄花菜都凉了。纸这么脆。”

    佟彤扒拉几口红烧rou,假装很随意地说:“依我看,那是加了过量明矾的生豆糊,还发了霉。折条年代大约是元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