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9节 (第2/3页)
,可她还真没学过织毛线,尤其有这么一个贴心的小姑娘给她亲手织的,便十分喜欢。 算一算要买毛线,买毛线也要布票,还要花好多工夫一针一针织出来,这姑娘也算有心了。 她笑着夸奖:“你这孩子还会这个?我可不会。” “我也是跟别人学的。”薛新桃见她喜欢,便开心地笑了。 可没过多久田大花就发现,这姑娘领了工资,好像她自己身上什么也没添置。 说实话她身上统共就那么两件衣裳,还都是从插队农村穿回来的,式样一看就是农村里自家裁剪手工缝的,都已经很旧了,裤子上还打着补丁。 俗话说十七八无丑女,人好看穿什么都好看,这年代追求朴素。可年纪轻轻的姑娘家,谁不想穿漂亮点儿啊。 田大花心里留意,有一次就很随意的口吻问她,说桃子你拿了工资都交给家里了吧? “嗯,交给我爸了。”薛新桃说。 “你家里人口多,单靠你爸的工资,是很不容易,你该给。” “我也是这么想的。”薛新桃低着头说,“阿姨,我跟我爸说好了的,爸妈养大我,家里又困难,我现在的工资,我每月只留一点零用钱,剩下的都交给我爸,我都不要。不过将来等我要是结婚嫁了人,那时我弟弟meimei也该工作挣钱了,家里总该好起来了。到那时,我该孝敬爸妈归孝敬,我就不能再往家里交钱了。” 这姑娘,心思就是个七巧玲珑的,几年知青生活的磨砺,大约也是明白家里的情况吧,竟然会跟她爸有个这样的约定。 田大花心说,想想她妈那些做法,薛新桃这是不是就叫逼出来的先见之明? ☆☆☆☆☆☆☆☆ 平安新兵三个月,也允许给家里写信,他三个月给田大花来了两封信。信上说,也不用急着给他回信,班长说了,为了不影响新兵训练,避免干扰,他们可以给家里写信,汇报一下自己的军旅生活和训练情况,但是家人的来信,连里会先替他们保管一阵子,等新兵军训结束后再给他们。 所以田大花也就没急着给平安回信。 等到三个月新兵军训结束不久,田大花又收到了儿子第三封信。这时候薛新桃已经回来了,田大花有一次就随口问薛新桃,说平安给你写信了没? “没有。”薛新桃低头,摇头。 田大花想了想,一拍手笑道:“我知道了,他参军走的时候你还在知青点插队,他不知道你已经回城了,要写信肯定也是往知青点寄,你当然收不到啦。” 于是田大花回信的时候,就顺便告诉儿子,说桃子我把她弄回来了,就安排在我那个被服厂呢。 平安给家里写信是寄到大院,等她下一次收到儿子来信的时候,去上班时就问厂门口传达室的师傅,说有没有薛新桃的信啊? “有有有,义务兵免费信件。”师傅拿出一封信说,“田主任,给你带去?” “不用了。”田大花笑笑说,“等小姑娘过来,你交给她自己吧。” 平安的部队属于铁道兵,他新兵军训结束后去了汽车连,兴致勃勃来信说他要学开汽车了,连里给他配了个老兵当师傅。 平安当兵的第二年,远在南海之滨的石头兴冲冲打来电话向爸妈报喜,谭珍给他们生了个大胖孙子。 田大花在电话里叮嘱半天,三娃太小,家里还有爷爷姜守良要照顾,她没法那么远去给谭珍坐月子,担心发愁呢,好在亲家母早早跑去了,要帮女儿坐月子带孩子。 田大花于是交代石头,说你一定要好好孝敬你岳母。 放下电话,她跟姜茂松说,咱们有孙子了。人这一辈子,眼看着一晃就过来了。 “你说我们这辈子,儿子侄子五个,就连福妞也是两个儿子,可真是掉进儿子窝里去了,就没生出一个女娃来,下一辈,也不知能不能生个孙女。” “那肯定能。”姜茂松说,“咱们家多好啊,女娃儿来了就是千娇万宠的宝贝,一准能生出孙女的。” 新成员可是家庭这一辈的大孙子,长孙,谭珍给起的小名儿,爸爸是海军,就叫海海。 姜茂松和田大花躺在床上,开了好几个晚上的卧谈会,最终按照家族字辈,给大孙子起了大名叫姜书玮。 也是在这一年,十六岁的明东下乡插队,姚青竹打电话跟田大花聊了一晚上,十分不放心。 田大花就拿平安开导她,说你看看平安,插队几年,虽然吃了不少苦,黑成了一块碳,可孩子也长大懂事了,性子也成熟多了。 平安当兵的第三年,姜守良病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