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反面教材全解_第56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6节 (第3/4页)

秋菊手里举着一枚精致的窗花,就连萧景铎这个完全不在乎这些的外行人都觉得好看至极。萧景铎淡淡笑了笑,赞道:“很好看,是你做的?”

    “是陈娘子教我的。郎君,今年你就十八了,新年快乐!”

    屋外传来笑声,萧景铎透过窗户,就看到惜棋和陈词坐在厢房,手里握着火红的剪纸,正对着他这个方向笑。

    陈词回到县衙已经两个月,早就和秋菊等人混熟,她发自内心地感激面前这位年轻的县丞。她看到这些天萧景铎一直怀着心事,闷闷不乐,于是用了最大的努力,想让萧景铎轻松一些。

    在这样宁静和乐的环境中,萧景铎的心情也渐渐平静下来。秋菊见萧景铎终于有了笑意,于是心满意足地离开。秋菊走后,屋子再次恢复寂静,萧景铎眼睛盯着书卷,但心思已经飞回了长安。

    这两天,不知道长安如何了?时值皇权更替的要紧时刻,不知道,容珂可还好?

    然而剑南离长安实在太远了,消息传通非常缓慢,直到吏部的年终考绩发放到各州,萧景铎也没有收到长安的消息。

    不过这时,已经没有人有心思关注京城的事情了。宛如一个惊雷炸在晋江县,县里所有人都被惊得跳起了脚。

    晋江县县丞萧景铎表现优良,连破两桩大案,恰逢原县令去世,现吏部拟定,擢萧景铎升为晋江县县令,居正七品上。

    作者有话要说:

    陈词和前面的余娘子一样,是单元角色,虽然我觉得大家可能不记得余娘子是谁了……

    升官发财死上司,让我们将掌声送给弯道超车、成功转正的萧景铎

    ****************

    第70章 升职

    萧景铎从从八品下一举升到正七品上,飞跃了足足七阶。

    按吏部的说法, 萧景铎破案有功, 正巧晋江县县令缺人, 换句话说就是没人愿意来这么偏远的地方当县令, 所以只好让萧景铎原地升官, 担任县令一职。

    这个说法大致也说得通, 但是这样的升官速度前所未有,简直称得上飞升。

    其他人真的是羡慕的眼睛都要绿了, 所以说在官场中运气是多么的重要, 萧景铎先是撞上了江州案, 朝廷大批岗位缺人, 紧接着萧景铎到任的第一天顶头上司就死了, 县令之位空悬,萧景铎原地升官,直接转正。

    要知道,此时官员品秩卡的非常严, 对于宣朝的官员们来说, 官途中主要有三道坎, 第一道是入流, 流内是官, 流外是吏,许多吏辛辛苦苦一辈子, 最大的想望就是转到流内,当一个从九品的小官。入流之后, 第二道坎是五品,所有人释褐都从九品官起步,只要勤理政事,在任期间不要惹出大的差错,通过考绩总能累积到正六品,可是绝大部分人也止步于正六品。五品上和五品下是两个世界,五品之下的官一生碌碌,放在朝堂里平平无奇,而五品之上却都属于高层官,只要按部就班地熬资历,有很大几率可以升为正三品。而正三品便已是官途的最高点,人人见了都要低头尊称一声宰相,在往上的一品二品都是虚衔,三品才是朝堂内真正主事的人。

    官途升迁步步艰难,许多人熬上二十年,依然只是基层小官。县尉、县丞,以及美名在外的校书郎等官,都是基层官职,吓唬平民就罢了,在官场里,却是没有任何话语权的,可是一旦升为县令就不一样了,县令正七品,已经算是中层官,在任期间掌管一整个县城的所有事宜,是真真正正的实权官。而且刺史待在州府,逢年过节才能见上一面,平时并不会干预县令公务,可以说在县城里,县令就是横着走的那位。

    萧景铎飞快地窜过八品,停在正七品,他的官服也得跟着换。如今春暖花开,又是一年开科时,距离萧景铎科举不过一年,但江山已换新人,萧景铎这一届进士也很少有人提起了。

    萧景铎的同年们还在长安担任九品校书郎、正字,待在清静的书房内给各家典籍校对改正,而萧景铎却已经是正七品的一县之主了。有句话叫一步先,步步先,萧景铎原来还不懂这是什么意思,如今亲身体验了一番,才知道古话诚不欺人。

    萧景铎原地升官,晋江县的百姓没什么反应,反正在他们看来,谁当县令都一样,萧景铎还顺眼一些,但是在县衙其他人眼里,那就太酸了。

    秋菊连夜给萧景铎改县令的官服,萧景铎这官升的突兀,她们毫无心理准备,可谓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等升迁令下来后,秋菊连着几天都在准备官服和相应的配饰,虽说朝廷管各级官员的四季衣服,但是每个人体形不一样,若想穿着得体少不得要私下修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