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4节 (第2/3页)
家小姐出身,由懿旨封为正七品常侍,与她们这些婢女不同,内宅中不方便称呼其为大人,她们一般都称其官职,以示尊敬。 “也是,我终究没这个天赋,让阿碧jiejie失望。之前,她就提到过六jiejie,言语间很是欣赏。现在,我将六jiejie赔给阿碧jiejie做弟子,想必其是高兴的。”沈皎笑着道。 和细雨又说笑了几句,沈皎便睡下了。 次日,如往常一般晨起前往崇文馆念书,但刚踏入紫宸宫时,却见到了一个没有想到的身影。 少年翩然如玉的站在天和帝的面前,从容地应对天和帝的问答。 她实在没想到,今日会在紫宸宫见到卫赜,想起昨日的相处,她虽然已经想通,但到底有些不自在,心中亦有些慌乱。 强自稳定心神后,沈皎恢复了以往的平静,恭敬地对着天和帝见礼后,在天和帝的示意下,如往日里一般,十分自然地对着卫赜打起了招呼。 之后,沈皎坐在天和帝的下首,听着天和帝对着卫赜的考教后,语气间似乎十分满意,但并未多说什么,便命其退下。 待卫赜退下,沈皎才感到那道自进殿之后在自己身上的目光随之不见,心中不禁松了口气。 天和帝便对着沈皎谈论起正事,“昨日,晋王在府中宴请新科进士的事,你可知晓?” 第89章 胖团子 “元嘉知道。”沈皎回复道,“听闻昨日晋王殿下的宴会上, 除了新科进士外, 还有不少大臣作陪, 九殿下也位列其中。” “不错。”天和帝点了点头,这些消息早已从昨日起在京中传开, 广为人知,但这些都不是重要的。 “据说,昨日的宴会前,晋王礼贤下士,于门前亲迎, 宴会上晋王言辞也颇为有度,对来者皆礼数有加,很是赢得不少新科进士的赞扬。”天和帝漫不经心地说道,“你觉得晋王此举如何?” 此事她之前已有所思虑,笑着道,“自古为为‘士’者,都期望着来自皇族的尊重, 晋王殿下此举必能收获不少士子之心。”说到这, 沈皎摇了摇头, “但却有些cao之过急,恐怕会引起东宫的忌惮。” 晋王如此迫不及待地想要拉拢士子的心思,简直是路人皆知, 这庶吉士的考试还未开始, 也不到新科进士分别的时候, 就如此着急的设下宴会,此举是为了笼络所有进士的心,亦是告诉他们,无论日后是任职京中,还是外放地方,若是愿意,都能受到晋王府的庇护。 这样妄图整个新科进士的心,吃相未免有些太过难看。 于此,就算太子不将晋王放在心上,东宫的属官也容不得晋王如此肆无忌惮地拉拢士子之心。 这每届的新科进士都是天子门生,而太子身为储君,这新科进士之心究竟应该心向何处,本应遵循礼法,晋王非嫡非长,入朝多年,政绩平平,如何轮得到为晋王所得? 而晋王此举,将东宫置于何地?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不过,这一切不都是皇舅舅希望看到的吗?”沈皎看着天和帝,毫不犹豫地挑开其全部的心思,“依照晋王殿下的性情,能做到昨日的态度,必定是有人指导,相信有九殿下为晋王殿下思虑关心,再有皇舅舅看护,朝中不久便会创建新的平衡局面。” 天和帝的心思,她相信,不仅是她能够明白,太子,九皇子和朝中的一些重臣都能明白。 “太子,是一国储君,是社稷之本。”天和帝原本漫不经心的脸上,在说出这句话时,闪过一道摄人的精光,“他之前的路,走得太顺,他需要磨练。” 沈皎点了点头,笑着道,“皇舅舅此举是为太子哥哥好,相信他定能明白皇舅舅的心。” 沈皎明白天和帝的意思,自古登上帝王宝座的君王,有几个不经过惨烈的争夺。而天和帝对太子的期望更高,他不仅期望太子能够成为胜利者,更期望太子能够成为一代有为的圣明之人,如此,要经受的历练便需要更多。 这也许于未来的大齐来说,培养出一个圣明之君是一件大幸之事,但对于参与进这场夺嫡之争,又在这场争夺中被牵连的大臣,就不是件幸事了。 不过,既然是其当初的选择,就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对于太子,沈皎对其的印象还不错,太子是天和帝和皇后精心教养的储君,所行所为都很符合为储君风度,在朝中很受赞誉,但就像天和帝所担忧的那样,太子自天和帝登基起就获封储君,而众皇子中,大皇子病弱,七皇子依附太子,八皇子几乎等同于一个隐形人,早年间有着战功,又有着强势母家作靠山的四皇子已经因为母族所为,几乎形同被废,毫无一争之力。 而前些年的晋王,虽有野心,可奈何心有余而力不足,如何能与太子一较高下。 所以,这些年太子走得太过顺风顺水,如此安逸的环境,难免会让人心生放松。还有,没有了困难和阻碍,如何练就能力和手腕。 太子,确实如天和帝所说,需要磨练。‘ 而九皇子的成长,正是这场磨练的助力。 天和帝听到外甥女的这句话,不可置否,最起码太子至今基本上没让他失望过,“期望太子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