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7节 (第3/4页)
那人说佛祖慈悲,可这一分慈悲,为何从不在他的身上显现呢? 第212章 闺中女儿惜春暮(四) 闺中女儿惜春暮(四) 佛祖慈悲,这一回, 倒是灵验了。 隔日一早, 徐三靠在菩萨像后, 正略显吃力, 给自己搽药之时,忽地听得荒庙之外, 有马蹄杂声渐行渐近, 听那声响, 来者定是成群逐队,绝非单枪匹马。 徐三心上一惊,立时放下衣裳, 抬起头来。潘亥蹲于菩萨的前方,原本正在用手中马鞭,来回抽打, 拨弄着常缨那已然发臭的人头玩儿, 可如今一听这声响,他不由也面色微变, 眉头紧蹙。 荒庙之中, 二人匆匆对视一眼, 潘亥咬了咬牙, 又低低用金语说道:“三娘, 你藏好了。我应付得来!今日我还就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了!” 他言罢之后,转身就要出去会敌, 颇有赴死如归之感。徐三见状,心上一紧,匆匆拢好衣摆,接着出言将他拦下:“不必了。今日我来应付。” 哪知她话音刚落,庙门之外,便有一略显冰冷的男声,淡淡说道:“徐官人,出来随我入宫罢。” 这男子的声音,熟悉而又陌生,徐三日思夜盼,已有近两年不曾听过。这两年之中,她曾无数次的回想,二人重逢之时,他会对她说些甚么,是褒是贬?是会对她大加赞许,还是会分外严厉,一一指出这些年来,她的失察之处? 之前常缨骗她,说是要来接应她,她便问常缨,周内侍可有何交待。常缨说他有所不满,徐三立时便不信了。她但以为,周文棠一定会知她懂她,理解她为何非要回京讨公道不可。 然而今时今日,周文棠却唤她作徐官人,这三个字,冷冰冰的,似乎还暗含讥讽之意,徐三一听,只觉心寒胆碎,浑身发着凉意,说不清是何滋味。她腰间别着断剑,薄唇紧抿,缓缓上前,迎向坐于马上的周文棠。 那男人一袭紫绮绣服,足蹬金带皂靴,依旧如往常那般,眉眼俊美,神色淡漠。这两年光阴,老了莺雏,熟了梅子,却偏偏不曾在他的面庞上,留下哪怕一丝痕迹。徐三微微仰头,凝视着这样的他,不知为何,心上更是艰涩。 周文棠眼睑低垂,淡淡瞥了眼徐三,接着视线流转,又在充满敌意的潘亥身上稍作停留。他不曾多言,寥寥几语,直接令徐三上马,一行人等,就此回京。 一路归去,黄云落叶,晓霜寒峭。徐三手勒缰绳,望着周文棠的背影,不知为何,竟看出了几分萧索之意。而她的心中,更是莫名难受,甚至对周文棠多了几分怨忿之感。因着这股恨意,她不愿多看周文棠哪怕一眼,可她又忍不住,时不时便要瞥他一回。 待到一行人马入了开封城后,徐三低垂着头,本以为周文棠会直接领她进宫,朝见君王,哪知那男人和下属耳语了一番之后,便领着徐三,一前一后,拐入了小巷之中。潘亥还想跟上,却被其余人等,硬生生地带离了去。 徐三一惊,抬眸细看,却见这一条巷道,通向的乃是周文棠的别院。此处院落,她当年上京赶考,曾借住过将近一年光景,如今故地重游,实感唏嘘不已。 只是周文棠不是说,要带她进宫吗?怎么带她来了这里? 徐三疑惑不解,只得亦步亦趋,跟在她的身后。二人入了竹林小筑,周文棠更换木屐,褪下高冠,头一件事并不是和徐三说话,反倒是施施然走到了屋檐之下,盘腿而坐,喂起了庭中鸟雀来。 徐三凝望着他的背影,忽地忆起许多年前,二人于此处重逢,他对她言之凿凿,说他决然不会饲喂这庭院中的雀鸟,以此来暗示徐三,他永永远远,不会对她出手相助,只会静观其变。 然而如今,他出尔反尔,到底还是喂了这鸟。 徐三原本无比焦躁的心,忽地平静了下来。她缓步上前,在周文棠身侧坐下,接着眯起眼来,望向庭中景致,只觉闲庭寂寂,清晖满园,日光晴暖,令人不知不觉,便分外安定。 她想,是她会错意了。周文棠其实是懂她的,反倒是她,远还不是一个称职的知己。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回来太晚啦,时间不够,原谅我就写这么一点~明天全都补回来!!! 第213章 曾是寂寥金烬暗(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