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9节 (第2/4页)
紧,虽不知自家娘子跟那太监到底算是甚么交情,但也知宦海茫茫,风波不定,他跟在娘子身边,必须得小心为上,绝不可托了娘子后腿。 而几日过后,魏三娘办妥了官盐之事,这便要返回寿州。临行前夜,她又登得府衙后宅,亲自来跟徐三请辞。 徐挽澜这夜里回来的早了些,政务也不似初上任时那般繁重。她见魏三娘过来,知道二人已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说得上是互相利用的伙伴,便对她多了几分笑脸。 二人点烛燃蜡,摆了酒菜,坐于月下,一边吃酒,一边叙话。先前二人见时,徐三还顾不上跟她谈及故人旧事,今日再见,总算是工夫闲扯一番。哪知魏三一一说过之后,徐挽澜手举茶盏,竟是心有唏嘘。 即如徐三当年所料,寿春县的首富,早已从岳大娘换成了魏三娘。岳氏丧女之后,自己也缠绵病榻,即便如此,仍是强撑病体,碌碌奔波,经营生意。但她大约是时运不济,连赔了好几回,早已比不上魏三娘了。 而徐三临走之间,托付了两件事。一件是将晁阿母欠她的那债契,转交到了赵屠妇的手中;另一件,则是请了吴樵妇的女儿吴阿翠,来伺候寡居且病弱的罗昀。 依着魏三所说,晁阿母欠的银钱,只怕是这辈子都还不完了。崔钿走后,她倒是试着赖了一个月,赵屠妇毫不留情,当即将她告到了县府衙门。因着徐三当年告的是御状,而晁阿母这案子,乃是过了天子的眼的,衙门的新官也不敢慢待,自然狠狠判了晁阿母一番。 至于那吴阿翠,如今已然改了名。罗昀嫌她那本名太俗,上不得台面,便给她起了新名,叫吴碧琼,至于阿翠这名儿,便成了小名。 徐三一听魏三提起罗昀,抬起眼来,温声说道:“也不知罗五娘,现如今身子如何了?我早先便对罗五娘十分挂念,特地差人买了些药材,还请魏阿姐替我带回寿春,送给五娘。魏阿姐莫嫌我事多,实在是寿春那药局,动不动就缺药材,你替我带药回去,途中千万小心,莫让药材受潮。” 魏三娘含笑说道:“徐府尹多虑了。你可不知,殿试放榜之后,整个寿州的人都晓得有个寿春女子中了状元,徐府尹的大名,在整个淮南西路,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从前人家都去庐州、宣州念书,现如今都一窝蜂跑到寿州来了。有那消息灵通,打听出来,说你从前常去罗五娘门上讨教。罗五娘家门口,现如今每日都堵着人,至于药材,可是全然不缺了。” 徐三微一挑眉,笑着说道:“哦?那罗五娘可曾收下新徒?” 魏三娘凝声说道:“我听人说,那吴家小娘子侍奉罗五娘之时,尽心尽力,事若亲母。罗五娘心中感念,便收了她为徒,这才有了改名一事。除了这吴碧琼之外,虽说登门者众,可罗五娘却是个硬脾气,一个都不曾收下,便是收了药材,也都还了钱回去。” 徐三闻言,心中暗想道:罗昀果然还是那个性子,一分也没有变过。至于吴阿翠成了她的师妹,这她倒是没想到。 她手持玉箸,夹了两筷子菜,正暗叹这唐小郎做菜的手艺愈来愈好之时,忽地听得魏三娘继续说道:“有个叫王瑞芝的,不知府尹娘子可还有印象?” 这个名字,徐三自然是记得的。阿芝姐嘛,早些时候,对她有提携之恩,但后来随着徐三愈发出头冒尖,阿芝姐待她却是有些不同了。 她现在都还记得,在药局里碰着抓药的阿芝姐,那女人抓着她的腕子,愣是刮了道血痕出来。依徐挽澜之间,这王瑞芝多半是分娩之后,患上了产后抑郁症。 只可惜在这古代,也没有心理咨询的地方,而即便是女尊朝代,“传宗接代”的思想观念依然根深蒂固,王瑞芝如此状态,旁人也不会多加怜惜。 徐三心下一叹,缓缓问道:“阿芝姐如何了?” 魏三娘低声道:“谁晓得呢,竟是疯了。你中了状元之后,她逢人便说她也在读书,哪知后来再见着她家里人,却说她读书读傻了。幸而傻人也有傻福,她那郎君也是不离不弃——啧,瞧我这话说的,他是个带把儿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就该不离不弃的!” 徐三抿了抿唇,也没再多说甚么。魏三打量着她的神色,见她好似不愿再听这些旧事,赶忙转了话头,又小心问起了那商铺之事来。 魏三娘乃是寿春首富,徐三倒也想听听她的意见。她将唐小郎的主意一说,魏三娘也不由眸中微亮,赶忙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