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5节 (第2/4页)
细细听着,心中亦有几分烦躁。 徐三中了状元,她自然是高兴不已,想着从此以后,她在朝中便有了倚仗。只可惜徐三才入仕途,不成气候,郑七一时半会儿,还只能唯侯氏马首是瞻。 徐三说的道理,她也不是不懂。但是一来,侯氏旗帜鲜明,她跟着侯大将军,便不能不随之站队;二来,便是再过几年,这情势还能怎么变? 她眉头越皱越紧,压低声音,对着徐三说道:“三娘,我不和你说那虚的,但与你直言了罢。官家年近六十,膝下无女,日后还能再生个女儿不成?便是生了,待到养成,又要过上多少年?至于那山大王,不成体统,还是个带把儿的,根本不可能登基为帝。官家只能从宗族过继一人,立为太女,而世族之中,唯有薛鸾,当得此任。” 郑七稍稍一顿,有些气急,只抿了口酒,又对着徐三语重心长地道:“三娘,人家微末之时,滴水之恩才算是恩,待到人家显达了,你再去送金山银山,半点儿用处都顶不上了。这官场之中,谁上谁下,考验的就是眼力。你若不赶早,就要让别人占去了。” 二人言及此处,已然有些不欢。徐三心下一叹,只又抿唇一笑,轻声说道:“我知七姐夹在中间,很是难做。你回去之后,只管跟那人说,我是个迂腐的,谁当天子我就认谁,至于其余的,我绝不偏帮。” 她顿了顿,为了缓和气氛,又玩笑道:“再说了,我算是甚么人,又能出几分力?小小一个文官,不打紧的,何需在意我这么个无名小卒?七姐回了西北,若能再立军功,可比我顶用多了。有你在,甭管是这泱泱大宋,还是我跟贞哥儿,定然都是平安无恙。” 郑七垂眸,心中暗想道:假如徐三真如她所说的那般,只认天子,绝不偏帮,那么她就绝不会站在自己的对立面上,那便也无需计较了。 况且她说得也对,她帮不帮,也没那么要紧。文官升的慢,政绩也虚得很,比不得这武将的军功实在。 思及此处,郑七一笑,语气缓和了不少,眼见得又有人过来,便岔开了话头,和徐三闲话起家常来。徐三心里头挂念贞哥儿,生怕他在郑七这里受了委屈,言谈之间,自然多有提及。 郑七自是会意,一边给她斟满酒盏,一边缓声说道:“三娘放心,无论如何,我不会亏待贞哥儿。待我在西北安顿下来,便将贞哥儿接过去。至于阿母,便要看你何时安顿了,只要你这边妥了,给我送信,我便会着人送阿母上京享福。” 作者有话要说: 话说最近吞评论真的很厉害……乱码也很厉害…… 第137章 朝衣新惹御袍香(一) 朝衣新惹御袍香(一) 郑七才走,徐三还没缓过神儿来, 便见薛鸾又提着玉壶, 举着杯盏, 走了过来。 那小娘子待人接物, 果然下过工夫。她这壶里头,装的不是浊酒黄汤, 而是极为贵重罕见的名茶。显然她是知道的, 徐三酒量不济, 三瓯落肚,便要东倒西歪。 二人以茶代酒,言来语往, 薛鸾倒不似郑七那般直接,只与她谈风论月,说些寻常杂事, 瞧那态度, 也算是春风和气。 然而徐三只要想到白日之时,她带着笑意, 说自己不知大家门户的规矩, 便心中膈应难言, 不愿与她深交。 殿中诸宾, 把酒言欢, 又过了约半个时辰,官家降下旨来,将新科进士, 以及平乱功臣,一一许以封赏。郑素鸣平乱有功,升成了正四品的大将军。武官封罢,便是文官。 蒋平钏知书识礼,被封做礼部侍郎,从四品。胡微口齿不清,但也身负才学,被封为从五品的秘书少监,这个官儿,乃是个副职,负责掌管皇家经籍图书。 至于二甲诸人,所授官品,立刻便低了不少。似何采苓这般人物,虽能言善道,却常常祸从口出,若是身担重任,难免也生出是非。官家便将其安排进了翰林院,让她做了个正七品的侍讲学士。 反观贾文燕,不声不响,反倒比何采苓高了一等,得了个从六品的官。她这官职,乃是在崔金钗的身边跟随伺候,徐三听着,眼神一沉,心中隐隐觉得有些不对。 她伏跪于案侧,听过了众人官职,只等着自己的归宿。而这金殿之中,除了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