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则鸣_第5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3节 (第2/5页)

都能长茧,但只有周文棠的赞赏,最合她的心意。

    徐挽澜抿了抿唇,等到官家传唤,这便将玉轴檄文呈了上去。官家看过之后,见她写得笔力独扛,气势极大,先说瑞王通匪,致使漠北匪乱猖獗,后说瑞王谋害朝廷命官,以致燕乐严知县惨死,其后又说瑞王谋反,打着清君侧的名号,实则即如历史上那些同样以“清君侧”为名的反贼一样,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江山。

    临至檄文末尾,徐挽澜又说了周内侍许多不易之处,提了周内侍几回功绩,写得令人动容不已,很难不心生同情。

    而最关键的是,全文上下,也不曾用到甚么生僻词汇,便是那些只识千字文的贱籍娘子看了,也能明白,也定会心有所感,激愤填膺,气恨难平。

    官家原本还有些不安,但看过徐三娘写的这檄文之后,不由一笑,神色也缓和了不少。殿中朝臣,个顶个的眼尖目明,也不由得对那徐挽澜高看了几眼,想着这人有如此笔底工夫,又能得官家青眼,日后若是身入仕途,定能青云直上,鸿翔鸾起。

    第114章 宛转随龙侍君侧(二)

    宛转随龙侍君侧(二)

    当日下朝之后,及至晌午, 忙了一上午的徐挽澜总算得了闲。她匆匆用了几口饭, 这便忙里偷闲, 去了周内侍苑内。方才这几个时辰, 她都不曾见过周内侍的影儿,心中难免有些忧虑, 暗中扫量着官家的神色, 却也猜不透她心中是甚么主意。

    西汉初年, 七国之乱,吴王刘濞谋反,打的就是清君侧的名号。汉景帝为平叛治乱, 又为形势所逼,便杀了能臣晁错。徐挽澜不知周文棠与官家到底有何牵扯,故而心有忧虑, 生怕官家也棋行错招, 杀了周文棠,以平悠悠众口。

    她在这里替周文棠担忧, 反观周文棠, 却是一派闲雅, 悠然自适。徐三由宫人引入小院深处, 便见眼前竟有一片八卦阵形的菜畦, 而那男人已然换作黑色常服,正肩荷锄头,衣沾露水, 于田间不紧不慢地松土理秽。

    徐挽澜看在眼中,哭笑不得,见他如此泰然自若,自己干脆也懒得替他多想。周文棠见她过来,淡淡瞥了她一眼,接着搁下长锄,缓步而来,边拿帕子净着指间泥尘,边勾唇轻声道:“三娘怎么过来了?可是我送你的衣裳,不够你穿?”

    男人稍稍一顿,声音竟带了几分轻柔,缓声说道:“昨日要得急,司衣便只赶了两身。今日你回去,自会有人,再送两身过去。三娘若是还想要,只管来跟我说便是。我便是用上自己的晌银,也会让司衣给你赶制出来。”

    这男人时近时远,时而冷淡疏离,时而又貌似亲切,若是存心跟他兜圈子,迟早要被他引至云里雾里中去。

    徐挽澜顿了一顿,见四下无人,干脆心上一横,开门见山道:“瑞王已反,打的是清君侧的名号,却不知中贵人,可有甚么打算?”

    周内侍扫了她一眼,随即挑起眉来,似笑非笑地道:“我自是没甚么打算,不过,我倒是想问问徐举人,你若是我,又有何计?”

    二人走至桂花树下,坐于石凳之上。碧叶层层,轻黄金蕊,徐挽澜眼睑低垂,凝视着那青瓷杯中,茶纹四荡,口中斟酌一番,随即缓缓说道:

    “瑞王之乱,未平之时,官家不能杀你,亦不能动你,否则朝廷便落了下风,便好似是贼人心虚,人家一嚷嚷起来,便急着抹去罪证。只是瑞王此乱过后,若是这飞短流长,愈演愈烈,官家听着百姓所言,说朝中之事,无论轻重缓急,皆由中贵人掌理……”

    周内侍把玩着手中的碧玉扳指,半垂着眼儿,似是有些漫不经心,又好似是有些疲乏,口中轻声说道:“我懂你的意思,三言讹虎,投杼逾墙,官家今日信我,明日便可不信我。那么你说,她若是真不信我了,想动我了,我又该当如何?”

    徐挽澜稍稍一想,蹙眉低声道:“有个成语,想来中贵人也是听过的,叫做‘鳌鱼脱钓’。鳌鱼若是脱了钓钩,自会摇头摆尾,立时遁入深水中去。”

    鳌鱼脱钓,意思是说,一旦脱离了危险,那就必须马上离开。她此时说出这四个词,是想给周文棠出主意,让他等到叛乱平定之后,自请调任,不再随侍官家身侧。如此一来,无论是他,抑或是官家,都不会因此而再受攻讦。

    聪明人说话,十分只需言明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