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6节 (第4/4页)
们快去叫他出来吧。我在这卖会儿货,等着他。” 小厮挠挠头,恍然大悟:“哦,我想起来了,你是上个月卖给我家二少爷斧头的那个铁匠。半个月前,我家少爷有事出去了,临走的时候还特意嘱咐我们,若是哪天你来了,一定要把你留下好酒好菜的款待着,等他回来。” 看来这位地主家的二少爷,对这把剑还是十分在意的。霍沉自然不会答应在他家住下,就对两个小厮说道:“我在你家门口卖一天货,等他一天。若是他今天不回来,你们就让他去大营镇找我吧。” 黄家大门两侧都是高高的围墙,这里是县城的主街,繁华热闹。旁边的商铺鳞次栉比,唯有他家门口这一块,空闲的很。 霍沉把马拴在墙根底下的拴马桩上,从车篷里拿出藏得严严实实的铁器,摆在马车尾部,开始售卖。 桃子在旁边看看,缓缓摇头:“大沉哥,这一处被高高的门楼阴影挡住,看不见阳光。这些铁器也就不显得那么亮,但是刚才你抽出宝剑的时候,被阳光一照,我觉得特别亮。所以,你把马车调一下方向,咱们把货摆到阳光底下去,肯定能吸引更多人。” “桃子,你真聪明!”大铁匠欢喜的一笑,按照桃子的方法,调转了马车的位置。果然,打磨得十分精细的菜刀、铁锅,在阳光下闪亮亮的。 有些路过的行人,本来没打算往这边瞧,但是有一个特别亮的东西晃了他们的眼,就好奇的看了过来。人越聚越多,霍沉举起一个明晃晃的炒锅,开始大声叫卖:“大家快来瞧瞧呀,我们霍氏的铁锅,经过六道热段,六道冷段,前后一共十二道工艺,敲上三万六千锤,才能做到这样明亮如镜。这么好的手艺,全国难找,这么好的锅,可以当传家宝。” 一个花白头发的老太太,拿过霍沉手里的铁锅摸了摸,忍不住赞叹道:“好锅!真是好锅呀!我做了一辈子饭都没用过这么好的锅,这锅多少钱一个?” 霍沉看了桃子一眼,得到一个鼓励的眼神之后,就勇敢的曝出了价位:“这么好的锅,在京城要卖二两银子的。咱们都乡里乡亲的,就便宜些吧,三百文一个。” 其实在大营镇已经卖了不少锅出去,从没有超过一百文的。今天,他们在城里转了转,发现城里的铁锅大多卖二百文,所以他们就商量好了,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红脸。 霍沉负责报高价,若是顾客嫌贵了,桃子就会在旁边打圆场,试探一下买主的心理价位是多少。他们定好的底线是一百文,只要不低于一百文就可以卖。 老太太摇头叹息着,把锅放回车上:“你这锅好是好,可是太贵了,我老婆子可买不起。” 旁边的人也都点头附和起来,认为这锅有点儿贵。有两个年轻的媳妇实在喜欢,拿在手里,左看右看,舍不得放下,却也没有开口讨价还价,只在那里嚷嚷着太贵,看来是想让卖家自动降价。 田桃在一旁笑道:“一分钱一分货,这锅的价钱的确比其他锅高,但是用的也久啊。而且炒菜的时候绝对不粘不糊,还有这菜刀,你们瞧瞧,刃口整齐平整,又薄又锋利,用它来切面条,没有一根粘连的。” 桃子提前是做了准备的,特意带来一小团面。用掌心轻轻一压,就在木板上把面团压成了一个薄薄的面片。拿起菜刀,刷刷一切,整整齐齐的几根面条就摆在那里。 “这菜刀可真是不错,这个多少钱,不会也很贵吧?”捧着锅的小媳妇问道。 霍沉朗声答道:“不贵,五十文。” 人们一听,这么好的菜刀,跟平常在铁匠铺里打的是一个价钱,纷纷掏钱抢购。每个品种的铁器,他们只带来了十个。十把菜刀,很快就被抢购一空。桃子瘪瘪的大钱袋,一下子就鼓得不得了。 剪刀是经过铁匠改良的样式,跟送给桃子的那一把差不多,人们虽没见过,但常做针线活儿的女人都看的明白,这样的剪刀,绝对比平时家里用的老式剪刀要好用的多。剪刀也不算太贵,只比城里的价格贵了十文钱,人们尚能接受,临近晌午的时候,十把剪刀也销售一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