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1节 (第2/4页)
待我好的,舅兄虽瞧不起我,也不算虐待我。就是宋氏刻薄了些,太太当年真是委屈了。如今,我也是左右为难,将这一家子具都无情打发,未免对不住岳父,若是留下,心中却是不舒坦。” 陈彦忽起身,朝邢忠施了一礼,邢忠惊道:“陈先生何故行此大礼?” 陈彦道:“国公爷厚道宽仁,当得起我这一拜。” 邢忠听他夸奖,心底也不禁高兴。 邢忠笑道:“我也只是瞧着孩子都这么大了,追究起来也无济于事。仔细想想,当年舅兄夫妻不是将我们一家赶出来,我们也不会租到蟠香寺。娘娘就不会得馥姐儿教导诗书,娘娘不通诗书万一不得圣人之意,也没这恩泽。而我又少了个馥姐儿当女儿,自然没了谦儿这个女婿。” 陈彦说:“所谓‘祸兮福所倚’,这一件伤心事却是引来更大福泽。李家舅兄虽有不是,但李家若有可取之处,国公爷要用还是当用的。” 邢忠又请教道:“不知这话如何说?” 陈彦道:“当为子孙计,如今国公爷已然有了小国舅爷,小国舅爷将来便是朝堂有人帮扶,但是手底下总也得有人。这天下人迎高踩低本是常理,公爷心中分明,现在来捧国公府的人就比李家人要好吗?大丈夫恩怨分明,治家需防微杜渐,但也需认识世间也无完人,水至清则无鱼。” 邢忠点了点头,说:“听先生一席话,我总有豁然开朗之感。” 陈彦道:“还有一言,我说了,又怕公爷会生气。” 邢忠笑道:“你我之间,又何必如此?我有今日,多仗先生指点,先生便是忠言逆耳,我岂能不识好人心反相怪?” 陈彦拱手道:“公爷此时已然荣宠无双,但是若是在朝堂,不知公爷自己何以立身?” 邢忠不禁疑惑,道:“我不过在内务府当值,与前朝却是往来不深,便只是与林、石两家往来深些。” 陈彦道:“公爷出身贫寒,文武之艺平常,却居如此高位,正是人人眼红之时。公爷觉得若是没有皇上娘娘偏爱,公爷于勋贵文武中又是如何呢?” 邢忠也不禁赫然,苦笑道:“我自己是不成的,先生也不必来笑话于我。” 陈彦道:“我可不是笑话公爷。若无文武之艺和治国功勋却居高位,要人心服却是难的,这是人之常情。李家舅兄虽然不对,但若简单就打发了人回乡,不知情却眼红公爷通天富贵的人难免觉得公爷是凉薄之人,小人得志,翻脸不认人。如此,朝中文武和百姓心中也低看公爷一分。这国公爷若是不能依仗文武之才,那么在朝堂百姓间的口碑却是很重要的了。虽是李家无情在先,但是有先李老爷这庄亲长的缘故,公爷此时若做无义之事,本就交好的人家又如何看公爷?” 说白了,你家世根基薄,不通武艺不能为君王战场杀敌,你考不上进士不能为君王治国,你打入朝中上流社会的主流圈子要靠什么?而陈彦告诉他的是,靠人品。听着有些可笑,但人心就是如此。文不成,武不就,连人品都丢了,高居国公也像秋天的蚂蚱,蹦跳不了几天。 邢忠想了想说:“那林兄和石兄还道我只识富贵的亲戚,可共富贵,不可共患难。便几家仍是往来交好,心底却是远了一分了。” 陈彦道:“李家舅兄夫妻之事尚小,公爷为人口碑事大。” 邢忠拍了拍手,说:“先生果然远见,与我等俗人不同。” 陈彦笑道:“公爷哪里是俗人了,若是寻常人,此时只怕也无公爷的犹豫为难,总是不认李家了。” 谭谦这时也插口道:“岳父,也得看看李家舅家亲戚的品行才能,若是挑得出人来培养,不管是读书、行商,只要能立得住,于国公府也无损失。” 谭谦也是补充陈彦早先说的,是为邢家这个“家族企业”培养“储备干部”的思想。李家还没有像邢德全那样不像话,比如那小孙子才多大呀。谭谦倒是见过那两个表兄的,神情举止倒不像是jian滑狂浪之徒。不管是治国还是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