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1节 (第3/4页)
了?李氏不禁惊叹道:“秀才?卓...呃...承淮你才多大竟然中了秀才了!” 兆志这时候插嘴了:“承淮比兆亮还小一岁,今年才十三岁!而且我是第十九名廪生,他是二十名。这不分在一个监舍,我们俩可谓是难兄难弟了。” 李氏嗔了他一眼骂道:“什么难兄难弟!那可是秀才里的前二十呢!你们都是好样的,特别承淮这么小学问就这么好,你们又有缘分住在一起,日后你们俩可得多多在一起研究学问。” 到底家长对读书好的孩子都有一种特别的喜爱,何况这个读书好的孩子长得又这么好。 知道卓承淮小小年纪就得中了廪生,李氏待他又是多了一层亲热,扭过头邀请卓承淮:“这次来了就好好住一宿,婶婶给你做好吃的!下次旬假与兆志一起来,村里的房子要上梁了,正巧咱们去村里看盖新房如何?” 玉芝琢磨着卓承淮这么高冷的人怎么能答应去她家呢,刚想开口阻拦李氏,没想到卓承淮笑道:“这自然是要上门恭喜叔叔婶婶的,到时候我定与兆志兄一起回来!” 陈三郎和李氏心满意足的要去准备晌午给两个孩子接风的吃食,临走前还嘱咐玉芝收拾出一间新的房间与卓承淮住。玉芝刚要反对,李氏看也不看她就欢快的往后厨去了。 玉芝满头黑线的看着卓承淮跟着兆志进了他的屋子,临进门槛前还扭头朝她一笑,也不懂他在笑什么!气哼哼认命,扭头去给卓大少爷收拾屋子了。 一顿午饭吃的是宾主尽欢,特别是兆勇兆亮知道卓承淮这么小小年纪就中了廪生,都缠着他问如何读书。卓承淮认真对二人道:“我听兆志兄谈起你们都是两年前才入学,现如今的学问已经很是不错了。我自被舅舅带回来就开始读书,四岁启蒙,冬学三九夏学三伏,一年不过只有过年歇两日。直到我十岁中了童生,舅舅才允我每年出游二十日增长见闻。学不是一日之功,不过贵在坚持罢了。” 这些话林先生与兆志都说过无数遍了,兆勇兆亮虽然也听进去了,但是总没有与自己差不多同龄就考上秀才的卓承淮说出来这么令人折服。 二人站起身肃了肃衣袍,拱手对卓承淮道:“多谢承淮(兄)今日指教。”陈三郎和李氏欣慰的看着几个孩子,看见卓承淮有些羞涩,忙招呼道:“日日在学堂谈学问,吃饭也不停歇!今日晌饭都不谈这个了,吃饭吃饭。” 热热闹闹的吃完晌饭,几个读书人也把食不言仍在脑后,刚吃了饭兆厉像卡着点一般进了铺子,见到卓承淮也惊艳了一下,但是很快缓过来对兆志道:“听闻二弟今日回来,快来与我补习补习功课,县学的先生都是举人,定有些不凡的见解。” 兆志把卓承淮介绍给兆厉,兆厉一听十三岁的秀才不由有些自惭形秽,低下了头。但是他马上抬起头朝着卓承淮拱手道:“承淮小小年纪竟有如此好学问,那我可要多请教请教了。”心底暗下决心,下一科自己必定要中! 五个孩子聚在兆志的小书房里讨论学问。陈三郎和李氏走路都蹑手蹑脚的,还不敢自己去送茶水点心,让手脚最轻的玉芝去送。玉芝忙着与袁厨子商讨新的小食呢,却不能反抗李氏,只能噘着嘴一趟一趟的端茶送水。 兆厉今日干脆就留宿在这了,反正之前他的屋子也都没有别人住过,几个孩子直讨论到深夜才各自散去。卓承淮躺在对他而言略显粗糙的棉布被褥里,闻着被子上散发着的太阳的味道,心底不知为何觉得如此踏实,很快就陷入梦乡。 第二日一早吃了早饭二人就准备直奔县城了,下晌还有先生要授课呢。李氏和玉芝大清早起来就拾掇出两大包一模一样的吃食,这一次可是把新做的猪rou脯,rou干,鸡蛋干,酱豆腐皮什么的全都带上了。 再加上之前的那些,兆志看的第一眼差点没吓一跳:“娘!不过十日我就回来了,你与我带这么些吃食做什么!” 第102章 干面 李氏看着两个大包裹也有些不好意思,还是把它们放在车上:“反正你们有马车,就带着吧,这是两份呢,你与承淮一人一份,也能分与其他同窗吃,快走吧别晚了!” 兆志无奈,与卓承淮对视一眼,苦笑一声,与家人告别,上了马车直奔县城。 不知谁传出来兆志在考场上吃的是陈家自家做的吃食,听传言说是一个落榜童生自觉不比兆志学问差,从放榜就开始琢磨了为何自己没考上,两个月过去了终于被他琢磨出来了原因了!到了院试后几日别人都啃馊馒头呢,兆志还日日吃的又饱又好,这自然考得好啊! 许多家有读书孩子的家长涌进陈家小食铺,想看看到底是什么神奇的吃食能保存那么久,陈三郎与李氏都惊呆了,面对许多老客人的埋怨有好东西不早早拿出来他们也解释不清,还是玉芝机灵,见状跑回后厨叫了袁厨子出来。 一个身高八尺的壮汉凶神恶煞般的出现,铺子里的声音渐渐小了起来,玉芝趁机解释道:“各位叔伯婶子们,那干面与薄煎饼是咱家袁师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