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谋天下_第51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11节 (第2/4页)

此说?”武媚的脸上并没有表现的很诧异或者是震惊。

    这几年虽然她身居后宫,从来不问朝堂政事,但通过李弘这几年的动作,也能够看出来,李弘一直在做着某些准备,想必接下来,会有更让人感到石破天惊的举措。

    “儿臣想要试试,但估计很难。”李弘摇头苦笑了下说道。

    他不认为大唐或者说是华夏能够走到那一步,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虽然议会是最高立法、权利机关,但在华夏民族的制度里,在这个咬文嚼字,一篇论语都能够解释出好几种意思,甚至同样一句话,让两个人作注之后,都能有两种甚至多种不同的意思。

    如今自己想要不经过任何时间的检验跟积淀,就照搬套用,以此来保住皇家在大唐的地位延续,恐怕是有点儿痴人说梦了。

    在他看来,没有哪一个民族能够像华夏民族一样,可以在如同铁桶一般,看似固若金汤的法令条文的字里行间,给你解释出好几种不同的意思出来。

    李弘不知道这种特殊的技能,是不是华夏民族所独有,但他敢肯定,世界上的任何一个民族,在解读任何条文法令的天赋上,都不如华夏民族。

    当然,这也与华夏民族的那些典籍的撰写人惜字如金有关,在于他们对于文字的精简以及所谓的文人内涵有关。

    仿佛如果不用文言文说话,不用文言文记事,就不能体现他们高深的学问,像是愧对了读的那些圣贤书一样。

    能用一个字记事,就绝不多用两个字记事的习惯,李弘不知道这种习惯,是不是一种极为恶劣的习惯。

    纵观上下五千年,所谓的严苛法令条文,基本上都有空可钻,如果真要逐字逐句的掰开了揉碎了,华夏民族的法令条文,完全可以说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文人治国、文人误国,李弘自己也不清楚,文人在华夏民族的历史上,到底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特别是这种喜欢引申、解读经史子集、先贤典籍的习惯,李弘不知道这对于华夏民族来说,到底是不是一件好事情。

    法家的没落、儒家的崛起,当法家这种看似没有人情味儿,近乎于无情、冷酷的学说被历史抛弃后,儒家那人情世故,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以德报怨、以仁治世经国的理念被推崇的几千年里,华夏民族到底是不是应该好好的思考下?

    面子是华夏民族最为推崇的,而面子也是最让华夏民族受罪的源泉,而如果真要追究下去,恐怕跟儒家之间,有着绝对的关系。

    “难怪你如此推崇法家,法家第一人的推崇者,非你李弘莫属啊。”武媚长长的叹口气,经李弘如此说,都快要让她认为,儒家与人情的存在,完全阻碍了大唐江山的延续。

    “法理无情,江山社稷终究是人来统治,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条条框框要细致到极致,极致到繁琐,繁琐到细致上,才能真正的成为真正的法令。也只有把法令的地位提升到比皇权、神权还要高的地位,或许,才有可能让我大唐的江山绵延不绝。”李弘低着头,扶着武媚的胳膊,母子两人开始往山下走去。

    “还记得当年陪你父皇还有我前往洛阳前,你我在花园里的那次谈话吗?”武媚任由李弘扶着她的胳膊,不再与李弘讨论法理之事儿,却突然间问起了当年的往事儿。

    而李弘听到武媚如此一问,扶着武媚的手却是不由得一僵,虽然只是极为短暂的瞬间,但依然还是让武媚察觉到了,那短短一瞬间李弘神情的变化。

    “记得,怎么不记得。”李弘望向前方,轻轻的吐了口气后,淡淡说道。

    “白纯从剑南道回到洛阳后,刚一进宫就被我拦下了,当年李淳风、袁天罡对你的推测,便落在了我手里,而我也告诉白纯了,对任何人都不能说,那你知道上面写了什么吗?”两人走下主陵寝,再次走到了松柏绵延的石板小径上。

    “儿臣知道,但……白纯知道吗?”李弘想了下,问话显得有些莫名其妙。

    “我猜测啊,白纯显然也知道,那些时日,白纯对你明显的有些害怕,唉……”武媚叹口气,与李弘站在了主陵寝的巨大石门前,抚摸着那巨大的石门:“可惜,你父皇却永远不会知道了。”

    “您真相信李淳风跟袁天罡所言的四个字?”

    “天外飞仙!这天下间,谁能当得起这四个字,怕也只有你李弘了,就算是不相信他们两人所言,我只相信我看到的,恐怕也就足够了。”武媚一手抚摸着石门,侧着身子对着李弘,露出难得慈善的笑容。

    第987章 圣旨

    两人并没有继续在天外飞仙的话题上讨论,像是心照不宣一般,也像是感觉还不是最佳时机,总之,武媚与李弘,极为默契的抛开了这个话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