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97节 (第3/4页)
杀伤力后,沾沾自喜,从而变得骄傲自满。 李令月自然是不乐意了,从头到尾她也听明白了,按照皇兄的警告,那么这个管辖权还在他手里,自己不过是仰仗他的鼻息赚钱。 “别不服气,要是我不愿意,兰陵公主她们,不也一样会做不成这些交易?你身为公主殿下,自然应该以江山社稷、朝廷利益为重。” “那如果有人看到其中商机,您会帮忙吧?”上官婉儿偷偷扯了下还要反驳的李令月的衣袖,退一步问道。 她很快便明白了其中的利害关系,太子殿下如此做,显然是深信话语权与舆论导向的影响力,所以不得不控制在背后监管着这一切。 但不管怎么说,自己与李令月已经达到了最初的目的,独一无二的行业,而且并非是单纯的商贾之事儿,更不会破坏皇室尊严与上官家的门风,甚至如果自己与李令月能够做到完美的程度,这对于皇室跟上官家族,都是名利双收的大好事情,也更是她与李令月扬名立万的大好机会。 李弘看着十六岁的美人坯子上官婉儿,嘴角渐渐浮现一抹意味难明的微笑,看的上官婉儿却是不由自主的低下了头,不敢与他再对视。 “此事儿以后会归崇文馆统辖,所以没有崇文馆的允许,任何人、任何世家或者勋贵,开办这样大同小异的报纸,都是违反大唐律例,都是要被御史台、大理寺追责,刑部是问的,甚至根据其情节的恶劣程度,需要坐牢的。”李弘把目光从上官婉儿有些羞涩的脸颊上移开,转向专注的李令月,给两人喂着定心丸儿说道。 两女听到李弘给的保证,心中顿时释然,脸上的表情终于是恢复成了,平日里轻松、天真烂漫的样子,开始不顾李弘存在的,叽叽喳喳的开始讨论着,崇文馆的学子有谁可以用,国子监、弘文馆的老学究,谁可以给她们出主意,以后的发展方向以政事与时事为主。 说着说着两女的双眼就开始冒光,一旁的李弘却是听的惊心动魄,就这短短的时间内,两女已经开始讨论,要不要在时政与时事的板块之外,再加上一些轻松的版面,是不是可以把中书令上官仪的新书,分期刊载在上面,或者是把一些国子监等学堂的藏书,一般人难以接触的孤本等等,刊印在上面,吸引天下士子们来购买。 第735章 夜 元日前的这两日,大明宫则是变得极为繁忙,各国使臣在大明宫内,排着队的等着见大唐的皇帝陛下。 多年来不理朝政的李治,这两日每天不是在宣政殿,就是元日大朝会举行的含元殿内,与皇后武媚一同接见着各国的使臣。 大明宫内人来人往,显得极为热闹与繁忙,而与之相反则是太子东宫,门口与宫内则是一片冷清,人影稀疏。 任何想要在元日前单独再求见李弘的外国使臣,都被东宫的官员拒之门外。 而理由也很义正言辞:如今太子殿下只是东宫太子,在此期间,不宜接见各位使臣,有事儿应该是求见我大唐的皇帝陛下才是。 所以,就连今年突然从土蕃赶回长安的戴至德以及土蕃名义赞普芒松芒赞,也是在元日头一天的晚上,风尘仆仆的跑到大明宫求见李治,而并非是第一时间便前往东宫见李弘。 戴至德这次回来,自然是应李弘的召见才回来的,而此次回来,也是为了表彰他近十年在土蕃的成就。 与此同时,格希元、史藏诘也从安东、安北赶了回来,除了一直在用兵的将领外,各大都护府的主管也都赶回了长安,包括各州刺史,也将因为今年的大朝会,来到长安觐见李治。 这乃是大唐立国以来,只要元日大朝会都必定要行使的事情,所以,整个长安城,如今走在摩肩接踵的街道上,说不准你旁边悠哉悠哉步行的人,便是一方刺史。 李治拿着东宫递给他元日的奏章,上面则是明日大朝会时,自己要按照李弘的意思,要给一些官员加官晋爵的名单。 “朕如今真成了摆设了啊,这事儿都得由他做主,朕可是一点儿意见都参杂不进去啊。”李治坐在紫宸殿的书房内,看着奏章上少了好几个相熟的名字,不由得叹息说道。 逗弄着李晔的武媚,抬起头看了看摇头叹息的李治,淡淡地说道:“您想要加封的那些人,哪一个有这些人劳苦功高?特别是戴至德、薛仁贵、黑齿常之、格希元跟史藏诘,还有那裴行俭、崔知辨等几个武将,这几人可是为我大唐卫戌边疆,立下了不世之功的。” “朕就是随便发发牢sao而已,但你不觉得朕像个傀儡皇帝吗?”李治把奏章放到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