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68节 (第1/4页)
“没有啊。”李治满意的合上关于洛阳宫改造、修缮的奏章,看着瓷娃娃般的李令月,心里一下子就变得舒展起来说道。 关于新上任的工部尚书拨给将作监一大笔银子,用来修缮洛阳宫,他心里还是很受用的,虽然他也不喜欢武三思任工部尚书一职,但跟自己有什么关系? 这是太子的事情而已,只要不少了自己的银子,其他的任由他被他母后威胁去。 “那母后怎么今日这么高兴,您看,哎呀……不是说那酒是等我出嫁的时候,才能拿出来喝吗?怎么今天都给皇兄准备上了。”李令月惊讶的看着皇后,仔细打量着宫女手里的酒,小声地说道。 “你母后啊……跟你皇兄有事儿要谈,所以呢,晚膳就丰盛了一些。一会儿你七皇兄也过来。”李治溺爱的抚摸着李令月的头发。 如今李令月脑袋上的簪子,时不时的就丢了,无论是去弘文馆还是国子监,早上戴在头上好好的簪子、镯子、项链,回来的时候,指定会少个一两样儿。 问起来的时候,每次都会说是丢了。 如果继续问丢哪里了,人家还会反问,如果我知道丢哪里了,自然就会找回来了,那还能是丢了吗? 所以这些时日,无论是李治还是武媚,都不在问为何又丢了。 因为中书省中书令上官仪家里的孙女,最近老是被大唐的镇国太平公主,以各种理由赏赐着各种首饰。 夜月终于还是跟萨利赫一同离开了长安城,而在他们离开后,太乙城便接连好几天,都有身手敏捷的盗贼光顾,不过还好,从来没有什么重要的东西丢失。 一直处在太乙城的小雪跟夏至,连夜就把太乙城这几天都有盗贼出没的事情,告诉了白纯。 李弘心里跟她一样,知道这恐怕是萨利赫离开时,最后不甘的挣扎吧。 但至于萨利赫跟大来皇女的见面,依然是未能避免,至于两人谈了什么,李弘也不知道,但想必与这次太乙城出没盗贼有关。 张柬之、卑路斯在萨利赫等人离开长安后不久,也出发前往了安西,这让朝堂的氛围变得有些紧张,每个人都知道,张柬之此行,背负着太子殿下很大的期望。 裴行俭带着夫人、跟陈敬之在同一天,也离开了长安城,而后自洛阳走水路南下,前往南海任职。 大来皇女依然与其他倭国遣唐使留在了长安城,天天前往国子监、弘文馆受学,但他们一直向往的东宫崇文馆,却依然是对他们不理不睬,丝毫不给他们哪怕是一天的机会进入。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以及五经中的《春秋》《左传》《公羊传》等等,就连大来皇女都能信手拈来了,却依然是没有发现,这些跟大唐的繁华有一文钱的关联。 天气越来越热,曲江池上更是人满为患,整个长安城就像是沸腾了的一锅水般,挤满了人。 无论是东市还是西市,原本的地方已经不足以满足需求,大量的外邦人口涌入,大量的外邦人居留在了长安,使得长安就像是一锅晃晃悠悠,快要溢出锅沿儿的开水般。 坊与坊之间的墙壁又被推倒了很多,一座座工地又开始热火朝天的干起来,建在城外的砖窑日夜不停的烧制着各种青砖青瓦。 工部来回走动着各级官员,甚至还穿插着一些商人或者京兆府的官员,总之,长安城内每一座将来要拔地而起的建筑,都让工部的各级官员提心吊胆,没人知道,当长安城在建的建筑露出全貌时,是不是又有多项违规的地方。 武三思开始不觉得坐上工部尚书这把交椅是一种享受了,开始一推六二五的与心照不宣的工部左侍郎武承嗣,把所有的责任往忙的焦头烂额的恒彦范身上推去。 每天开始围着长安城城墙转悠的李弘,时时刻刻都想拆掉长安城多年的城墙,进行扩建。 如此举动,不单是让武三思跟武承嗣心惊胆战,就是恒彦范同样也是提心吊胆。 就连兵部、御史台以及皇宫里的李治跟武媚,都是提心吊胆,硬是忍着长安城的闷热,把原本前往洛阳的行程,是往后推了又推,就怕李弘哪天一发神经,一声令下,长安城的城墙便轰然倒塌了。 某人此刻正带着恒彦范,利用这几日天色闷热的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