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76节 (第3/3页)
迟微怔:“什么事?你说。” “等咱们这个孩子降生……”她摸着小腹,斟酌道,“借着这个喜事,你封谢宜做公主好不好?不是为她,是为父皇。长公主们给父皇生的外孙、外孙女到底不算在宗室中,加封也高不到哪儿去,父皇也就她这么一个亲孙女可以宠一宠了。” 而且,她的父亲再怎么不济,她也还是太上皇的亲孙女、已故太孙的亲meimei。 谢迟点头:“应该的。等咱们的女儿降生,就让礼部一起挑吉日拟封号,两个都封公主。” 就这样,时间一转又过了年关,叶蝉屈指数算,大概还有一个月就要生了,每天都过得很激动。 另一边,叶正和谢逢也终于查完了账。直到户部不再送账本时他们才回过味来,自己这大半年里翻完了大齐朝将近二百年的账簿,从太上皇时的一直翻到了世宗时期的。 查完之后,两个人依旧摸不清陛下到底用意何在,但又同样都有一个分明的感受——如今的宗亲们,可真烧钱啊! 大齐朝的宗亲爵位在世宗之前并不是世袭罔替,而是每传一代就降一等。世宗的儿子仁宗继位后,因为兄弟几个关系亲厚,仁宗就下了道旨,让侄子们承袭父位时不必降等。结果仁宗大概也是没料到,这个口子一开,后来也就不好变了,慢慢的就成了世袭罔替,亲王、郡王越来越多。 所以,在后面的这一百多年里,各地的赈灾粮款也好、军队的粮草开支也好,都是随着大局变化时高时低的。唯独宗亲们所需的钱款,一年比一年多。 这个钱,还不止每年要拨下去的俸禄,还有府邸修缮一类的款项。另外,侯府以上皆可以用宫女宦官,宫女宦官的月钱也都由宫里单算,又是好大的一笔。 至于钱不够花时找户部借钱就更别提了——这种借,是约定俗成的有借无还。 若朝中只有那么十几二十个亲王,那人人都借了不还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但目下,几代下来,亲王郡王人数加起来逾三百,人人都借钱不还谁受得了啊? 是以现下在表面的太平盛世背后,国库是真的空,朝廷是真的穷。叶正和谢逢回去歇下来后甚至都因此做了噩梦,叶正梦见有一天突然起了战事,朝廷拿不出钱给前线。谢逢梦到的更可怕,他梦见大灾之后冤魂上门质问,怒斥他们这些宗亲吃尽了民脂民膏。 谢逢因此从梦中惊醒,出了一后背的冷汗。然后,他头一回主动和新君议起了自己看似“不该置喙”的事,他跟皇帝说:“皇兄,现下国库空虚是个隐患,得想法子给朝廷筹钱。” 谢迟听言一笑:“会的,我早就在想这个事了。” 谢逢却又道:“臣看完户部的账,觉得这爵位臣担得真不踏实。皇兄给臣这一脉降爵吧,能省一点是一点。” 对此,谢迟摇头,没做多言。 爵位是早晚要降的,但是他并不会只降谢逢这一脉。他要让所有宗亲都降,要恢复成世宗那时的规矩,不管这件事会遇到多少阻力,他都要办。 他亲眼见过佃户们衣不蔽体,见过他们为了赋税卖儿卖女。如果不是有这么多宗亲要养,朝廷是不需要那么多的税的,他们的日子可以好上很多。 若说他是大齐朝的皇帝,他就必须顾及百姓们的死活;若说他是谢氏宗亲的皇帝,他也必须把这弊病根除掉,不能让大齐因此而一步步走到亡国的那一天。 但是这件事,他需要一个契机才好提起。一个合适的契机能令旁观者成为助力,让事情的难度小上一些。 是以这件事暂且继续按着不提。一月廿八,叶蝉照例在谢迟去上朝后才睡醒,早膳还没吃完,腹中忽地一痛。 先前的经验让她立刻知道:这是要生了! 长秋宫里便一下子忙了起来,宫女们匆匆将叶蝉扶进备做产房的侧殿,周志才则匆匆赶到前头去禀话。 宣政殿里正上着朝,刘双领遥遥一看周志才出现在殿外就猜到了是什么事,立刻上前压音禀话:“陛下,周志才在外头,许是长秋宫……” 然后,陛下扔下朝臣们就走了。刘双领不得不留在宣政殿里,苦哈哈地跟满朝文武解释:“各位大人先请回吧,皇后娘娘要生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