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亲家的小娘子_第17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73节 (第3/3页)

他的家人都在洛安,自去了甘肃以来,他已有七八年没回过家了。他于是在离开甘肃前,将各样事务都向同僚交待了一番,以便自己花些时日在洛安走亲访友。

    如此,直到六月底,张子适才收拾行囊赶赴甘肃。他晨起出城,傍晚时赶到了洛安与郢山间的官驿,正好歇上一晚,翌日天明再继续赶路。

    这处官驿,是几乎所有往北、往西北去的官员的必经之路。登基大典后的那几日,这官驿一度人满为患。此时,官驿里的人倒不多了,掌柜的给张子适挑了间二楼条件不错的屋子,张子适小歇了一会儿,又到一楼的厅里吃晚饭。

    他出门在外素来不喜铺张,只点了一道半荤半素的菜,就着米饭吃。吃饱后他正倒水漱口,有人在他肩头拍了一拍。

    张子适扭过头,一个小厮模样的人躬身道:“张大人,我们家老夫人请您上楼一叙。”

    老夫人?

    张子适锁眉奇道:“哪家的夫人?”

    那小厮便引着他的目光向二楼看去,看清围栏后那妇人的瞬间,张子适立刻起身长揖:“师母。”

    薛夫人点了点头,就转身回了屋。张子适忙跟着小厮一道上楼,刚进了屋,薛夫人就攥住了他的手:“子适。”

    “师母怎么来这儿了?”张子适不觉双目泛红,“我回来那日就想去看您和老师,但薛府闭着门,我……”

    “别提了。”薛夫人哽咽着,连连摇头,“一朝天子一朝臣。废太子一去,你老师就遣散了门生,再也没和朝中走动,怕拖累你们这些当学生的。这回我……我也是迫不得已了,才到这儿来拦你。”

    “出什么事了?”张子适心弦一紧,又忙道,“师母您坐。”

    二人就一道落了座,薛夫人缓了一缓,才慢慢说起了这两年的事情。

    她说,薛成是从去年入秋开始,身体就不好了。府里前前后后换了好几位大夫,也没见好,近来可能是暑气重了,他愈发吃不下东西,便日渐消瘦了下去。

    “我们想求宫里赐个太医瞧瞧,可没有能说上话的人,连宗亲们都躲着他。”

    “从前的那些门生,他先前几年都不肯联系。联系断得一久,现下要找人的时候,也找不见了。”

    薛成的门生基本都是做了官的,官员调动个两三回,哪还那么好找?

    薛夫人重重地叹了口气:“这回新君继位,我想着你会来觐见,就想寻你帮忙。可他觉得你从前就与废太子走动多,怕这会儿再找你,会给你惹麻烦,闭了府门不肯见你。”

    “后来我想差人去你家里寻你,又听说你没住在家中……”

    张子适哑然:“是,我没住在家里,寻了家客栈住。”

    他实在不愿家里给他说亲,只好避着一点。

    “所以,我只好到这客栈来截你了。”薛夫人说着又叹气,看起来疲乏不已,“我也不想让你涉险去求陛下。我是想着,以你从前在文人间的名声,顾玉山应该也对你青眼有加。你若能去求一求他,让他去陛下跟前说说话,大概能有些用。”

    薛夫人知道,顾玉山是个有风骨的人,若他知道薛成有难,一定会帮忙。但架不住薛成和顾玉山斗了太多年了,自己不肯向顾玉山低头,也不允许府里的任何一个人去敲顾府的门。

    薛夫人两次想去顾府,都被薛成差人截了下来,然后两个人相互生气。

    “你老师现在……只能靠着你了。”薛夫人攥着张子适的手直抖,张子适反一握她:“师母放心,我这就回洛安,一定帮老师求个太医出来。”

    他说罢,就顾不上歇息了,直接拎起包袱向外赶去。薛夫人没想到他这样急,跟他说明日一早再去也无妨,但劝不住。

    张子适走出官驿就上了马,向洛安急奔而去。临近天明时,他入了城,思量再三,却没去敲顾府的门。

    顾玉山虽然贤名在外,但他与顾玉山实在不熟,顾玉山究竟是怎样的为人他也不知道。相对而言,他倒是与新君更熟。

    他知道新君仁善,也尊师重道。若知道前太傅病重,他应该不会坐视不理。

    唯一可能使得此事出现变故的,大约就是两年前,新君刚当上太子的时候,想请他做孩子的老师。他当时清楚太上皇不肯,只得拒绝,但是不好在信里解释原由,只是回得颇不客气。

    那么失礼的事情,张子适摸不清新君会不会记仇。前阵子觐见之前,他也一度对此好奇来着。结果他官位不够高,所谓的觐见也只是在外磕个头,根本没见着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